出自宋代樓鑰《次韻十絕讀書》:
佚老無如水在磐,聊將遮眼度三余。
有時忠義忽相激,間遇包糈與子胥。
注釋參考
佚老
(1).遁世隱居的老人。 宋 蘇軾 《郭熙畫秋山平遠(yuǎn)》詩:“ 伊川 佚老鬢如霜,臥看《秋山》思 洛陽 ?!?/p>
(2).使老年或老人安樂。 宋 周必大 《次楊廷秀》詩:“為問龍樓并鳳閣,何如佚老及 平原 ?”《宋史·禮志十三》:“﹝ 紹興 三十二年上太上皇帝尊號曰 光堯壽圣太上皇帝 ﹞侍中承旨宣答曰:‘ 光堯壽圣太上皇帝 圣旨:倦勤滋久,佚老是圖,勉受嘉名,但增感慰?!薄端问贰ぢ毠僦臼罚骸按蟮朱麴^之設(shè),均為佚老優(yōu)賢,而有內(nèi)外之別?!?/p>
無如
無如 (wúrú) 無可奈何 however 今天想回去,無如未買著票遮眼
謂遮人眼目,裝模作樣。 宋 蘇軾 《明日南禪和詩不到故重賦數(shù)珠篇以督之》之二:“看經(jīng)聊爾耳,遮眼初不卷?!?王十朋 集注:“《傳燈録》: 藥山 看經(jīng)曰:且圖遮眼?!?元 耶律楚材 《寄清溪居士秀玉》詩:“數(shù)行文字聊遮眼,半紙功名苦噬臍。”《禪真逸史》第十回:“今日推聾裝啞,遮眼胡謅,眼見得你放他走了?!?高云覽 《小城春秋》第三五章:“也沒有人知道所有他的溫柔體貼,不過是他厭倦她的一種遮眼手法?!?/p>
三余
(1).《三國志·魏志·王肅傳》“ 明帝 時大司農(nóng) 弘農(nóng) 、 董遇 等,亦歷注經(jīng)傳,頗傳於世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《魏略》:“ 遇 言:‘﹝讀書﹞當(dāng)以三餘。’或問三餘之意。 遇 言‘冬者歲之餘,夜者日之餘,陰雨者時之餘也’?!焙笠浴叭N”泛指空閑時間。 晉 陶潛 《感士不遇賦》:“余嘗以三餘之日,講習(xí)之暇,讀其文?!?宋 蘇軾 《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》詩:“醉飽高眠真事業(yè),此生有味在三餘。” 明 顧大典 《青衫記·元白揣摩》:“男兒事業(yè)在三餘,學(xué)就須乘駟馬車?!?柳亞子 《書贈張鏡潭》詩:“最是 津南 人物美,三冬圖史伴三餘?!?/p>
(2).指 余干 、 余姚 、 余杭 三縣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漸江水》:“ 漢 末童謡云:‘天子當(dāng)興東南三 餘 之間。’” 宋 王應(yīng)麟 《小學(xué)紺珠·地理·三馀》:“ 餘干 、 餘姚 、 餘杭 ?!?/p>
樓鑰名句,次韻十絕讀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