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讀清真序,始知石函秘
出自宋代樓鑰《謝文思許尚之石函廣陵散譜》:
叔夜千載人,生也當(dāng)晉魏。
君卑巨寖強(qiáng),駸駸司馬氏。
幽憤無所洩,舒寫向桐梓。
慢商與宮同,慘痛聲足備。
規(guī)橅既弘闊,音節(jié)分巨細(xì)。
撥刺洎全扶,他曲安有是。
昌黎贈(zèng)穎師,必為此曲制。
昵昵變軒昂,悲壯見英氣。
形容泛絲聲,云絮無根蒂。
孤鳳出喧啾,或失千丈勢(shì)。
謂此琵琶詩,歐蘇俱過矣。
余生無他好,嗜此如嗜芰,良夜或無寐。
向時(shí)幾似之,激烈至流涕。
素考韓臯言,神授托奇詭。
別姊取韓相,多用聶政事。
近讀清真序,始知石函秘。
賢哉許阿訥,自言家有此。
文君昔寶藏,人亡琴亦廢。
荷君重然諾,寫譜遠(yuǎn)相寄。
按柏三十六,大同小有異。
此即名止息,八拍信為贅。
君遠(yuǎn)未能來,我老從此逝。
何當(dāng)為君彈,更窮不盡意。
注釋參考
清真
清真 (qīngzhēn) 純真樸素 pure and simple 清真寡欲 真實(shí)自然 real and natural 文貴清真 明清時(shí),中國(guó)yi{1-1}斯{1*1}蘭教學(xué)者介紹該教教義,曾用“清凈無染”、“真主原有獨(dú)真,謂之清真”等語,稱頌該教崇奉的真主。故稱yi{1-1}斯{1*1}蘭教為清真教,寺曰清真寺 Islamic;Muslim 清真寺石函
亦作“ 石圅 ”。石制的匣子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汝水》:“城南里餘有神廟,世謂之 張明府祠 。廟前有圭碑,文字紊碎,不可復(fù)尋。碑側(cè)有小石函?!?唐 溫庭筠 《老君廟》詩:“自憐金骨無人識(shí),知有飛龜在石函。” 明 方孝孺 《題<蕭翼賺蘭亭圖>》:“玩之沒身,納諸陵寢,石函鐵匣,錮於山陵之下,其藏護(hù)亦固矣?!?清 方文 《宋遺民詠·唐玉潛玨》:“夜竊其骨歸,石圅抵金縢?!?/p>
樓鑰名句,謝文思許尚之石函廣陵散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