緱山七月笙鶴,曾此上賓天
出自金代元好問《水調歌頭 緱山夜歌》:
石壇洗秋露,喬木擁蒼煙。
緱山七月笙鶴,曾此上賓天。
為問云間嵩少,老眼無窮今古,夜樂幾人傳。
宇宙一丘土,城郭又千年。
一襟風,一片月,酒尊前。
王喬為汝轟飲,留看醉時顛。
杳杳白云青嶂,蕩蕩銀河碧落,長袖得回旋。
舉手謝浮世,我是飲中仙。
注釋參考
緱山
即 緱氏山 。指修道成仙之處。 唐 白居易 《吳興靈鶴贊》:“ 遼水 一去, 緱山 不迴?!?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自負》:“ 薛能 尚書題集后曰:‘縱有 緱山 也無益,四方聯絡盡蛙聲。’” 明 王錂 《春蕪記·訪友》:“因此上 箕山 掛瓢, 緱山 弄簫?!眳⒁姟?緱氏山 ”。
七月
《詩·豳風》中的一首。反映 西周 農奴終年辛勞而不得溫飽的苦況。全詩八章八十八句,為《國風》中第一長篇。 南朝 齊 王融 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:“無衣無褐,必盈《七月》之嘆。” 宋 梅堯臣 《依韻吳沖卿秋蟲》:“今者《秋蟲》篇,不異《七月》章?!?清 王鳴盛 《蛾術編·詩序》:“蓋,《詩》有詠古而意在傷時者,《七月》、《信南山》、《采菽》之類是也?!?/p>
笙鶴
漢 劉向 《列仙傳》載: 周靈王 太子 晉 ( 王子喬 ),好吹笙,作鳳鳴,游 伊 洛 間,道士 浮丘公 接上 嵩山 ,三十馀年后乘白鶴駐 緱氏山 頂,舉手謝時人仙去。后以“笙鶴”指仙人乘騎之仙鶴。 唐 杜甫 《玉臺觀》詩之一:“人傳有笙鶴,時過北山頭?!?宋 姜夔 《阮郎歸》詞:“與君閒看壁間題:夜涼笙鶴期?!?明 徐渭 《小集滴水厓朝陽觀》:“不信夜來高頂望,定應笙鶴下飛仙?!?/p>
賓天
委婉語。謂帝王之死,亦泛指尊者之死。 唐 劉禹錫 《唐故宣歙池等州都團練觀察處置使贈左散騎常侍王公神道碑》:“常侍諱 質 ,字 華卿 。始得姓自 周靈王 太子 晉 ,賓天而仙,時人曰王子,因去 姬 為 王氏 。” 宋 葉適 《華文閣待制知廬州錢公墓志銘》:“ 孝宗 賓天,公困多毀?!薄都t樓夢》第六三回:“忽見東府里幾個人,慌慌張張跑來,説:‘老爺賓天了!’” 清 薛福成 《庸盦筆記·史料一·咸豐季年三奸伏誅》:“且先帝賓天,皇太后居喪,尤不宜召見親王?!?/p>
元好問名句,水調歌頭 緱山夜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沙盒賽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