銀鉤雖可漫,琬琰終難改
出自宋代王之道《千秋歲(追和秦少游)》:
山前湖外。
初日浮云退。
荷氣馥,槐陰碎。
葵花紅障錦,萱草青垂帶。
誰得似,黃鸝求友新成對(duì)。
憶昔東門會(huì)。
千古同侵蓋。
人已遠(yuǎn),歌如在。
銀鉤雖可漫,琬琰終難改。
愁浩蕩,臨風(fēng)令我思淮海。
注釋參考
銀鉤
亦作“ 銀鉤 ”。 1.銀質(zhì)或銀色的鉤子?!稌x書·索靖?jìng)鳌罚骸吧w草書之為狀也,婉若銀鉤,飄若驚鸞?!?南朝 梁 劉孝威 《釣竿篇》:“金轄茱萸網(wǎng),銀鉤翡翠竿?!?唐 駱賓王 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俠客珠彈垂楊道,倡婦銀鉤采桑路?!薄端问贰分臼濉罚骸按浜熑遂o月光浮,但半捲銀鉤?!?/p>
(2).一種銀質(zhì)的婦女飾物。 唐 徐堅(jiān) 《棹歌行》:“櫂女飾銀鉤,新妝下翠樓。”
(3).比喻遒媚剛勁的書法。 唐 杜甫 《陳拾遺故宅》詩:“到今素壁滑,灑翰銀鉤連?!?元 張遜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宴顧仲瑛金粟影亭賦桂》詞:“把鸞箋,裁繡句,寫銀鉤?!?清 蔣士銓 《臨川夢(mèng)·想夢(mèng)》:“他一不合銀鉤寫,錦字松煙?!?/p>
(4).比喻彎月。 宋 李彌遜 《游梅坡席上雜酬》之二:“竹籬茅屋傾樽酒,坐看銀鉤上晚川。”
琬琰
(1).琬圭、琰圭?!稌ゎ櫭罚骸昂腓怠㈢谖餍?。” 孔 傳:“大璧琬琰之圭為二重。” 蔡沉 集傳:“琬琰,圭名。”
(2).為碑石之美稱。 唐玄宗 《孝經(jīng)序》:“寫之琬琰,庶有補(bǔ)於將來?!?宋 蘇軾 《賀林待制啟》:“箸書已成,特未寫之琬琰;立功何晚,會(huì)當(dāng)收之桑榆?!?明 張居正 《擬唐回鶻率眾內(nèi)附賀表》:“寫諸琬琰,播 狼胥 瀚海 之聲;炳若丹青,掩 麟閣 云臺(tái) 之美?!?/p>
(3).泛指美玉?!冻o·遠(yuǎn)游》:“吸飛泉之微液兮,懷琬琰之華英?!?洪興祖 補(bǔ)注:“琬音宛,琰音剡,皆玉名?!薄痘茨献印ふf山訓(xùn)》:“琬琰之玉,在洿泥之中,雖廉者弗釋?!?南朝 梁 劉峻 《辨命論》:“火炎 崐 岳,礫石與琬琰俱焚;嚴(yán)霜夜零,蕭艾與芝蘭共盡?!?唐 韓愈 《送窮文》:“攜持琬琰,易一羊皮,飫於肥甘,慕彼糠糜?!?明 楊珽 《龍膏記·觖望》:“花明寶鈿,光浮琬琰,是 廣寒 仙媛,合配風(fēng)流時(shí)彥。”
(4).比喻品德或文詞之美。 漢 東方朔 《七諫·自悲》:“厭白玉以為面兮,懷琬琰以為心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任命》:“崇琬琰於懷抱之內(nèi),吐琳瑯於毛墨之端?!薄赌鲜贰⒆駛鳌罚骸拔氖吩摳?,琬琰為心;辭章博贍,玄黃成采。” 元 鄧文原 《奉題延祐宸翰詩》:“官聯(lián)天府璇璣象,帝闡河圖琬琰文?!?清 梁紹壬 《兩般秋雨盦隨筆·史閣部書》:“今倥傯之際,忽捧琬琰之章?!?/p>
(5).玉液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周穆王》:“﹝ 西王母 ﹞共玉帳之高會(huì),薦清澄琬琰之膏以為酒?!?元 張之翰 《一字硯賦》:“以藉古錦,以盛蟾蜍,以滴琬琰?!?/p>
王之道名句,千秋歲(追和秦少游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9小鳥旅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