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杜甫《偶題》:
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。
作者皆殊列,名聲豈浪垂。
騷人嗟不見,漢道盛于斯。
前輩飛騰入,馀波綺麗為。
后賢兼舊列,歷代各清規(guī)。
法自儒家有,心從弱歲疲。
永懷江左逸,多病鄴中奇。
騄驥皆良馬,騏驎帶好兒。
車輪徒已斫,堂構(gòu)惜仍虧。
漫作潛夫論,虛傳幼婦碑。
緣情慰漂蕩,抱疾屢遷移。
經(jīng)濟(jì)慚長策,飛棲假一枝。
塵沙傍蜂蠆,江峽繞蛟螭。
蕭瑟唐虞遠(yuǎn),聯(lián)翩楚漢危。
圣朝兼盜賊,異俗更喧卑。
郁郁星辰劍,蒼蒼云雨池。
兩都開幕府,萬宇插軍麾。
南海殘銅柱,東風(fēng)避月支。
音書恨烏鵲,號怒怪熊羆。
稼穡分詩興,柴荊學(xué)土宜。
故山迷白閣,秋水隱黃陂。
不敢要佳句,愁來賦別離。
注釋參考
塵沙
(1).塵埃與沙土。 漢 蔡琰 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疾風(fēng)千里兮吹塵沙。” 元 虞集 《城東觀杏花》詩:“緑水滿溝生杜若,暖云將雨少塵沙?!?李季 《玉門兒女出征記》詩十七:“寒流隨風(fēng)漫大地,午夜里風(fēng)怒號飛卷塵沙?!?/p>
(2).喻污濁,戰(zhàn)亂。 清 顧炎武 《吳興行贈歸高士祚明》詩:“遙望 天壽山 ,猶在浮云間。長嘆未及往,塵沙沒中原?!?蔡有守 《送陳樹人居若明之日本》詩:“鄉(xiāng)邦回首塵沙惡,一往夷嵎欲幾年。”
(3).猶塵世。 宋 梅堯臣 《和永叔景靈致齋見懷》:“不嗟門外塵沙苦,只覺壺中歲月長?!?宋 王安石 《蒙城清燕堂》詩:“飄然一往何時(shí)得,俯仰塵沙欲作翁?!?/p>
蜂蠆
亦作“蠭蠆”。1.蜂和蠆。都是有毒刺的螫蟲?!秶Z·晉語九》:“蜹蟻蜂蠆,皆能害人,況君相乎!” 宋 王讜 《唐語林·補(bǔ)遺四》:“侍御史謂之掐毒,言如蜂蠆去其芒刺也。” 清 唐甄 《潛書·全學(xué)》:“士或遇蠭蠆而色變,觸棘刺而失聲?!?郭沫若 《創(chuàng)造十年續(xù)篇》三:“小小的譏刺可以慘于蜂蠆,小小的慰借可以暖于春陽?!?/p>
(2).比喻惡人或敵人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檄移》:“摧壓鯨鯢,抵落蜂蠆?!?唐 杜甫 《遣憤》詩:“蜂蠆終懷毒,雷霆可振威?!?唐 元稹 《授李愿檢校司空宣武軍節(jié)度使制》:“一戰(zhàn)而蜂蠆盡殲,不時(shí)而梟獍就戮?!?/p>
(3).比喻狠毒兇殘?!段酿^詞林》卷六六二引《太宗文皇帝伐遼手詔》:“弒逆其主,酷害其臣,竊據(jù)邊隅,肆其蜂蠆。” 宋 王讜 《唐語林·豪爽》:“我國家朝堂,汝安得恣蜂蠆而狼顧耶!” 明 張景 《飛丸記·故舊存身》:“梟獍狼豺,誤觸髭髯戟兩腮,蜜口生茶蕒,笑臉藏蜂蠆。” 清 鄭燮 《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》:“ 始皇 虎狼其心,蠭蠆其性,燒經(jīng)滅圣,欲剜天眼而濁人心,故身死宗亡國滅,而遺經(jīng)復(fù)出。”
(4).指蜂尾的刺。亦比喻毒害或困難等不大?!逗缅蟼鳌返谝换兀骸?鐵公子 道:‘蜂蠆小難,若不能為兄排解,則是古有豪杰,今無英雄矣,豈不令 郭解 冷齒?’” 孫中山 《黨員要注重宣傳的奮斗》:“好像守門的蜂,尾上藏有蜂蠆,知道它的職務(wù),是保護(hù)全羣安全的?!?/p>
蛟螭
(1).猶蛟龍。亦泛指水族。 漢 揚(yáng)雄 《羽獵賦》:“探巖排碕,薄索蛟螭?!?明 朱鼎 《玉鏡臺記·石勒稱王》:“倚天長劍泣蛟螭,那怕金壘湯池?!?章炳麟 《印度人之觀日本》:“ 日本 文化安所受之?儒書文藝近取 zhi{1|1}那 ,佛教乃自 印度 迆入,無二國者, 日本 則終古為蛟螭蜃蛤耳。”參見“ 蛟龍 ”。
(2).指器物上的螭形圖案。 唐 韓愈 《岳陽樓別竇司直》詩:“蛟螭露筍簴,縞練吹組帳。” 清 唐孫華 《國學(xué)進(jìn)士題名碑》詩:“蛟螭蚴蟉蟠贔屭,千秋名姓留嵯峨。”
(3).指形似蛟龍的拐杖。 唐 韓愈 《和虞部盧四汀酬翰林錢七徽赤藤杖歌》:“空堂晝眠倚牖戶,飛電著壁搜蛟螭?!?明 李東陽 《靈壽杖歌》:“蛟螭盤拏露頭角,熊經(jīng)樹顛虎山腳。”
杜甫名句,偶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