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吳則禮《贈子發(fā)》:
金銅仙人辭漢歌,近時作者嗟誰何。
王侯之種合瑰詭,君復(fù)鼻高胸塊磊。
著身丘壑謝幼輿,此事端憐卿輩無。
口譚名理腳穿屐,手捉毛錐家四壁。
平生三尺古錦囊,掉頭不愛尚書郎。
飽知得句要得眼,肯道挽弓須挽強。
老夫天與覉臣骨,大笑癡心妄想兒曾咄咄。
折應(yīng)酬舊喜存烏皮,渴釜初欣識黔突。
未辦澆渠酒一樽,藜羹且可細(xì)論文。
政思橫說與豎說,莫廢本來微妙舌。
注釋參考
得句
謂詩人覓得佳句。 唐 周賀 《上陜府姚中丞》詩:“成家盡是經(jīng)綸后,得句應(yīng)多諫諍餘?!?宋 陸游 《晴甫一日復(fù)大風(fēng)雨連日不止遣懷》詩:“得句已無前輩賞,開編時與古人游。” 元 薩都剌 《高郵至邵伯》詩之一:“有時得句無人和,風(fēng)雨寒窻夜讀書?!?清 曹寅 《秋日過訪芥公》詩:“得句聞敲鉢,逃禪媿閉關(guān)?!眳⒁姟?覓句 ”。
得眼
原謂盲人復(fù)明。 晉 法顯 《佛國記》:“精舍西北四里有榛,名曰得眼木。有五百盲人,依精舍住此,佛為説法,盡還得眼。盲人歡喜,刺杖著面,頭面作禮,杖遂生長丈,世人重之,無敢伐者,遂成為榛。是故以得眼為名?!焙笥靡员扔魅擞擅悦炼眯盐颉?宋 黃庭堅 《漁家傲·江寧江口阻風(fēng)戲效寶寧勇禪師》詞之二:“三十年來無孔竅,幾回得眼還迷照?!?/p>
肯道
愿意。道,助詞。 元 李文蔚 《燕青博魚》第一折:“天哪!你不肯道是相齎發(fā),專與俺這窮漢做寃家?!?元 鄭廷玉 《看錢奴》第一折:“問甚么先達,那肯道攀鞍下馬。直將窮民來傲慢殺。”
挽弓
挽弓,引弓。《太平廣記》卷四一五引 唐 無名氏《五行記·魏佛陀》:“ 佛陀 輓弓射之,一發(fā)即不復(fù)見?!?/p>
挽強
謂拉引硬弓。 唐 杜甫 《前出塞》詩之六:“挽弓當(dāng)挽強,用箭當(dāng)用長?!?宋 陸游 《老學(xué)庵筆記》卷五:“ 姚福進 者……以挽強名於 秦隴 間,至今西人謂其族為 姚硬弓 家?!薄督鹗贰めB瓊傳》:“ 瓊 乃更學(xué)擊刺挽強,試弓馬,隸 宗澤 軍?!?/p>
吳則禮名句,贈子發(fā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