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有所出,功有所止。
出自兩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·趙二·武靈王平晝閑居》:
摘自《戰(zhàn)國策·趙二·武靈王平晝閑居》
解釋:事情一旦開了頭,就有成功的基礎(chǔ)、等到事情成功以后,政績才能顯現(xiàn)出來。
原文摘要:
中山吾必有之?!蓖跛旌?。使王孫緤告公子成曰:“寡人胡服,且將以朝,亦欲叔之服之也。家聽于親,國聽于君,古今之公行也。子不反親,臣不逆主,先王之通誼也。今寡人作教易服,而叔不服,吾恐天下議之也。夫制國有常,而利民為本;從政有經(jīng),而令行為上。故明德在于論賤,行政在于信貴。今胡服之意,非以養(yǎng)欲而樂志也。事有所出,功有所止。事成功立,然后德且見也。今寡人恐叔逆從政之經(jīng),以輔公叔之議。且寡人聞之,事利國者行無邪,因貴戚者名不累。故寡人愿募公叔之義,以成胡服之功。使緤謁之叔,請服焉?!惫映稍侔菰唬骸俺脊搪勍踔玻回鷮嫾?,不能趨走,是以不先進(jìn)。王今命之,臣固敢竭其愚忠。臣聞之:中國者,聰明叡知之所居也,萬物財(cái)用之所聚
注釋參考
有所
有所,無所類同。 有:存在。 無:沒有,不存在。 所:此為代詞。
例句:戰(zhàn)國·楚·屈原《卜居》:“夫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,物有所不足。智有所不明,數(shù)有所不逮,神有所不通?!?nbsp;
《列子》:子貢倦于學(xué),告仲尼曰:"愿有所息。"仲尼曰:"生無所息!"
所止
(1).所居之地?!对姟ど添灐ばB》:“邦畿千里,維民所止?!薄短綇V記》卷二六五引 唐 丁用晦 《芝田錄》:“又問弟知 白員外 所止否?”
(2).所到之地。 漢 枚乘 《上書諫吳王》:“然其所止,百步之內(nèi)耳。”
劉向名句,戰(zhàn)國策·趙二·武靈王平晝閑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