試窮腳力追行跡,亦使今生識地仙
出自宋代蘇轍《聞京東有道人號賀郎中者唐人也其徒有識之者》:
賀老稽山去不還,鏡湖獨棹釣魚船。
南來太白尋無處,卻作郎官又幾年。
岱下迎鸞驚典謁,蒙山施藥愍耕田。
試窮腳力追行跡,亦使今生識地仙。
注釋參考
腳力
(1) [strength of one's legs]∶走路的能力;兩腿的力氣
他一天能走八、九十里,腳力很好
(2) [porter]∶舊稱傳遞文書的差役或搬運貨物的人
(3) [payment to a porter]∶腳錢或給送禮的仆役的賞錢
(4) [backer] 〈方〉∶靠山;門路
人家見他有此腳力,沒有一個不巴結(jié)他的
詳細解釋(1).兩腿的力氣。 宋 梅堯臣 《莫登樓》詩:“莫登樓,腳力雖健勞雙眸?!?明 徐渭 《憶南鎮(zhèn)之南原》詩:“笑我老來無腳力,欲呼船子少船錢?!薄独蠚堄斡浝m(xù)集遺稿》第二回:“轎夫到此也都要吃袋煙歇歇腳力?!?郁達夫 《遲桂花》:“以其山之高與境的僻,一般腳力不健的游人是不會到的。”
(2).借指權(quán)勢或靠山?!端疂G后傳》第一回:“﹝ 張干辦 ﹞倚著 蔡太師 腳力,凌壓同僚,苛虐百姓,無所不為,人人嗟怨?!薄段拿餍∈贰返谌寤兀骸斑@時 毓生 已經(jīng)打聽著寺里的腳力很硬,只索罷手?!?茅盾 《上海》二:“但是‘知識’一豐富,我就立刻斷定這一行我進不去。因為第一須有腳力很大的保人?!?陳登科 《活人塘》三:“ 孫在濤 是 新河集 最有腳力的人。”
(3).舊時傳遞文書或遞運貨物的差役或民丁。后指搬運工人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怪術(shù)》:“ 元和 末, 鹽城 腳力 張儼 ,送牒入京?!薄对湔隆け咳や侎R》:“呵官司腳力搬運,其餘諸物,無搬運的體例?!薄缎≌f月刊》1981年第7期:“大伙都知道,這兩年他給收購站當(dāng)腳力。掙了一筆錢。”
(4).指給搬運工的費用或送禮的賞錢?!对湔隆舨堪恕て醣尽罚骸澳昀龖舨啃邢赂魈幒唾I紙札印造發(fā)去辦課,緣大都相去地遠,不惟遲到,恐誤使用,抑亦多費腳力?!薄犊煨木幦返谝换兀骸?麗娟 叫 蘭英 封了二錢銀子,付香公作腳力?!?嚴(yán)既澄 《不遇》:“我父親也不知道甚么事情,到房里問了母親,才知道這位表老爺沒有腳力給那幾個挑夫?!?/p>
(5).指代步的牲口?!毒┍就ㄋ仔≌f·拗相公》:“相公陸行,必用腳力,還是拿鈞帖到縣驛取討,還是自家用錢雇賃?”
行跡
見“ 行跡 ”。
亦作“ 行跡 ”。亦作“ 行蹟 ”。1.經(jīng)行的足跡。 晉 張協(xié) 《雜詩》之一:“房櫳無行跡,庭草萋以緑。”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 晉 簡文 為撫軍時,所坐牀上塵不聽拂,見鼠行跡,視以為佳?!?唐 韋應(yīng)物 《擬古詩》之一:“驅(qū)車背鄉(xiāng)園,朔風(fēng)卷行跡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打冰詞》:“新戍 云中 千騎馬,橫津直渡無行跡。”
(2).比喻行動的蹤跡。 羅文坊 《“向心掃蕩”的破滅》:“盡管 日 寇如何狡猾,最終還是沒有發(fā)現(xiàn)我邊區(qū)領(lǐng)導(dǎo)機關(guān)的行跡所在?!?/p>
亦作“ 行跡 ”。亦作“ 行蹟 ”。事跡;行為。《東觀漢記·平原懷王勝傳》:“ 平原王 葬, 鄧太后 悲傷,命史官述其行跡,為傳誄,藏于王府。”《后漢書·皇后紀(jì)序》:“故考列行跡,以為《皇后本紀(jì)》?!?清 姚鼐 《河南孟縣知縣新城魯君墓表》:“君少讀書,慕古人行蹟。” 沙汀 《丁跛公》:“他把她們看成空氣一樣,一點也不因此檢點一下自己的行跡?!?/p>
生識
(1).預(yù)見,先見。 宋 袁世弼 《謁吳大帝廟》詩:“ 長沙 兆生識,典午賴餘風(fēng)。”
(2).生靈;百姓。 唐 元結(jié) 《廣德二年賀赦表》:“陛下以慈惠馭兆庶,以謙讓化天下,凡所赦宥,皆允人望,凡所敦勸,皆合大經(jīng)。生識之類,不勝大幸。”
地仙
(1).方士稱住在人間的仙人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論仙》:“按《仙經(jīng)》云:‘上士舉形昇虛,謂之天仙;中士游於名山,謂之地仙;下士先死后蛻,謂之尸解仙。’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一一四:“此飛仙之所服,非地仙之所聞?!?清 薛福成 《庸盦筆記》卷三:“ 羅浮山 中有 黃道人 ,相傳 東晉 時, 葛洪 煉丹仙去, 道人 撈其鼎中餘丹吞之,遂為地仙。時時披髮氅衣,出行山中?!?/p>
(2).比喻閑散享樂的人。 唐 李涉 《秋日過員太祝林園》詩:“望水尋山二里餘,竹林斜到地仙居。”《新五代史·雜傳·張筠》:“ 筠 居 洛陽 ,擁其貲,以酒色聲妓自娛足者十餘年,人謂之‘地仙’?!?宋 蘇軾 《李行中秀才醉眠亭》詩:“已向閑中作地仙,更於酒里得天全。”
(3).比喻美麗的女子。 元 張可久 《醉太平·席上有贈》曲:“風(fēng)流地仙,體態(tài)天然,畫圖誰敢鬭嬋娟。” 清 鵝湖逸士 《老狐談歷代麗人記》:“吾所見麗人,約須分三等……有跨越一代之麗,此其人皆已至地仙神仙之地位。”
蘇轍名句,聞京東有道人號賀郎中者唐人也其徒有識之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