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義為鄉(xiāng)自不同,肯隨流俗唾衰翁
出自宋代陳著《四月朔日鄉(xiāng)飲于邑董氏之依綠亭口占》:
道義為鄉(xiāng)自不同,肯隨流俗唾衰翁。
高談驚散洗紅雨,清飲喚回依綠風(fēng)。
直欲鳶魚相上下,那知烏兔有西東。
得閒不樂真堪笑,金谷平泉總是空。
注釋參考
道義
道義 (dàoyì) 道德和正義 morality and justice 道義上的支持不同
(1).不相同;不一樣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定勢》:“所習(xí)不同,所務(wù)各異,言勢殊也?!?前蜀 韋莊 《關(guān)河道中作》詩:“往來千里路長在,聚散十年人不同?!?mao{1~1}澤{1*1}東 《在省市自治區(qū)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》二:“他們想問題做事情的方法,他們的歷史習(xí)慣,跟我們不同?!?/p>
(2).不同意?!端螘埳蹅鳌罚骸疤鹃L史 何勗 不同,欲席捲奔 鬱洲 ,自海道還都?!薄赌淆R書·鄱陽王鏘傳》:“殿下但乘油壁車入宮,出天子置朝堂,二王夾輔號令, 粲 等閉城門上仗,誰敢不同?”
(3).不和?!逗鬂h書·孔融傳》:“﹝ 融 ﹞與中丞 趙舍 不同,託病歸家。”
隨流
(1).應(yīng)和合拍。《文選·宋玉<高唐賦>》:“當(dāng)年遨游,更唱迭和,赴曲隨流?!?李善 注:“鳥之哀鳴,有同歌曲,故言赴曲。隨流者,隨鳥類而成曲也?!?/p>
(2).隨著江水流到之處。 漢 司馬相如 《難蜀父老》:“於是乃命使西征,隨流而攘,風(fēng)之所被,罔不披靡?!?/p>
(3).順應(yīng)潮流。 唐 薛逢 《酬牛秀才登樓見示》:“年光同過隙,人事且隨流。” 清 曹寅 《東城泛舟至齋僧館誦愚山先生榮園句和雪坪來韻》:“即賞感前修,隨流問時派?!?清 梅曾亮 《<太乙舟山房文集>序》:“公薨,人無知不知,皆喟然曰:‘古君子不存於今?!还?dú)其形質(zhì)亡耳。浩浩然隨流平進(jìn),而不攓撅於升降也?!?/p>
衰翁
老翁。 宋 歐陽修 《朝中措》詞:“行樂直須年少,樽前看取衰翁。” 宋 陸游 《曉出東城馬上作》詩:“曉出東城數(shù)幟紅,蒙茸狐貉擁衰翁?!?/p>
披著蓑衣的老翁。 宋 辛棄疾 《烏夜啼·廓之見和復(fù)用前韻》詞:“千尺蔓,云葉亂,繫長松。卻笑一身纏繞、似衰翁?!?/p>
陳著名句,四月朔日鄉(xiāng)飲于邑董氏之依綠亭口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91次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