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逢知有得,道眼清不流
出自宋代蘇軾《子由自南都來陳三日而別》:
夫子自逐客,尚能哀楚囚。
奔馳二百里,徑來寬我憂。
相逢知有得,道眼清不流。
別來未一年,落盡驕氣浮。
嗟我晚聞道,款啟如孫休。
至言雖久服,放心不自收。
悟彼善知識(shí),妙藥應(yīng)所投。
納之憂患場(chǎng),磨以百日愁。
冥頑雖難化,鐫發(fā)亦已周。
平時(shí)種種心,次第去莫留。
但余無所還,永與夫子游。
此別何足道,大江東西州。
畏蛇不下榻,睡足吾無求。
便為齊安民,何必歸故丘。
注釋參考
相逢
相逢 (xiāngféng) 彼此遇見;會(huì)見 come across 偶然相逢有得
(1).有所得;有所領(lǐng)悟?!妒酚洝ぬ旃贂罚骸拔逍墙詮奶锥酆跻簧?,其下之國可以兵從天下。居實(shí),有得也;居虛,無得也。”《南史·隱逸傳上·陶潛》:“少來好書,偶愛閑靖,開卷有得,便欣然忘食?!?宋 張載 《正蒙·有德》:“晝有為,宵有得,息有養(yǎng),瞬有存。”如:學(xué)習(xí)有得;有得有失。
(2).表示程度深或持續(xù)時(shí)間長。《官場(chǎng)現(xiàn)形記》第三三回:“ 上海道 前腳走, 上??h 跟著又來。并不是欺他官小,對(duì)不住他,只好擋駕;見面之后,有得同你纏。”
道眼
(1).佛教語。指能洞察一切,辨別真妄的眼力。《敦煌變文匯錄·維摩詰經(jīng)問疾品變文》:“必使天龍開道眼,教伊八部悟深因?!?宋 蘇軾 《與王定國書》:“粉白黛緑者,俱是火宅中狐貍射干之流,愿公以道眼照破。” 明 田汝成 《西湖游覽志馀·藝文賞鑒一》:“今此幅得 李唐 法,世人以肉眼觀之,則無足取也。若以道眼觀之,則形不足而意有餘矣。” 易宗夔 《新世說·巧藝》:“具道眼者,必有以教我。”
(2).曠野中行人踩出來的小路。 劉白羽 《一個(gè)溫暖的雪夜》:“開頭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,后來風(fēng)雪又下得漫天漫地,不知道什么時(shí)候一離開道眼,我們就在荒草甸子里轉(zhuǎn)游開了?!?/p>
(3).辦法;主意。 端木蕻良 《科爾沁旗草原》十八:“你的道眼比我多,快快想個(gè)好法子,把 大山 那小子煙消火滅?!?曲波 《林海雪原》十三:“快把你的道眼拿出來呀!留在肚子里叫它生小崽呀!”
(4).指達(dá)到目的的途徑。 梁斌 《播火記》二一:“你天不怕地不怕,連我也不看在眼里。道眼兒越走越窄,窄到擠不過身子去了?!?/p>
(5).言外之意。 管樺 《小英雄雨來》一:“ 雨來 聽出 鐵頭 話里面有道眼,就折轉(zhuǎn)身,朝著河沿跑?!?/p>
蘇軾名句,子由自南都來陳三日而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