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伯玉《飯芝川村舍》:
嫩苗苒苒頭角秀,柔桑褭褭陰影輕。
茆檐飯起上馬去,一聲雨后黃鸝鳴。
注釋參考
苒苒
苒苒 (rǎnrǎn) 長(zhǎng)勢(shì)茂盛的 luxuriant 苒苒齊芳草,飄飄笑斷蓬?!茝┲t《移莎》詩(shī) 草木枝葉柔嫩貌 tenderly 因風(fēng)初苒苒,覆岸欲離離?!愒偂洱埑卮翰荨? 氣味或煙塵輕飄的樣子 lightly floating 木末北山煙苒苒,草根南澗水泠泠?!醢彩赌灸? 漸漸地 gradually 是處紅衰翠減,苒苒物華休。——柳永《八聲甘州》 悄然流逝的 imperceptibly 驅(qū)驅(qū)行役,苒苒光陰。——柳永《鳳歸云》頭角
頭角 (tóujiǎo) 比喻青少年的氣概和才華 brilliance (of young person);talent of a young person柔桑
(1).指嫩桑葉?!对?shī)·豳風(fēng)·七月》:“女執(zhí)懿筐,遵彼微行,爰求柔桑?!?鄭玄 箋:“柔桑,穉桑也?!薄段簳だ畎彩纻鳌罚骸傲籍犖婚_,柔桑枯而不採(cǎi)。” 宋 王安石 《郊行》詩(shī):“柔桑採(cǎi)盡緑陰稀,蘆箔蠶成密繭肥?!?/p>
(2).始發(fā)芽的桑樹。 唐 杜甫 《絕句漫興》之八:“舍西柔桑葉可拈,江畔細(xì)麥復(fù)纖纖。” 宋 辛棄疾 《鷓鴣天·鵝湖歸病起作》詞:“誰(shuí)家寒食歸寧女,笑語(yǔ)柔桑陌上來?!?/p>
褭褭
亦作“裊裊”。1.搖曳不定貌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擬魏太子“鄴中集”詩(shī)·平原侯植》:“平衢修且直,白楊信裊裊?!?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記·新進(jìn)士宴杏園》:“玉鞭裊裊,如龍驕騎。” 黃節(jié) 《春夜與菑叟過小素梅閣聽曲》詩(shī):“褭褭春幡原曩見,深深簾燭又宵來?!?/p>
(2).纖長(zhǎng)柔美貌。 南朝 梁 王臺(tái)卿 《陌上?!吩?shī)之四:“鬱鬱陌上桑,裊裊機(jī)頭絲。” 唐 儲(chǔ)光羲 《薔薇》詩(shī):“褭褭長(zhǎng)數(shù)尋,青青不作林?!?明 陸采 《明珠記·由房》:“誤入 桃源洞 里,見香香深處,裊裊仙姿,嬌羞終是女孩兒?!?艾蕪 《鞍鋼啊,我回來了》:“街燈燦然,垂柳裊裊,高樓櫛比,馬路廣闊?!?/p>
(3).形容聲音婉轉(zhuǎn)悠揚(yáng)。 唐 杜甫 《猿》詩(shī):“裊裊啼虛壁,蕭蕭掛冷枝?!?唐 許渾 《宿開元寺樓》詩(shī):“誰(shuí)家歌褭褭,孤枕在西樓?!?明 葉小鸞 《艷體連珠·唇》:“裊裊餘歌,動(dòng)清聲而紅綻。” 袁鷹 《紅星永不隕落》:“在這中間,最能觸動(dòng)心靈深處的琴弦,并且立即余音裊裊、引起了一長(zhǎng)串記憶的,就是十月革命烈火中一直閃閃發(fā)光的那顆紅星?!?/p>
(4).繚繞;纏繞。 南朝 陳 徐伯陽(yáng) 《日出東南隅行》:“圜籠裊裊掛青絲,鐵鉤冉冉勝丹桂?!?宋 蘇軾 《青牛嶺高絕處有小寺人跡罕到》詩(shī):“暮歸走馬 沙河塘 ,爐煙裊裊十里香。” 清 袁于令 《西樓記·疑謎》:“早是一股髮兒裊裊的好似烏云也?!?郭沫若 《瓶》詩(shī)之二九:“幸好有裊裊的余香,到如今還未盡消?!?/p>
(5).微風(fēng)吹拂貌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采菱歌》之四:“褭褭風(fēng)出浦,容容日向山。” 唐 曹唐 《漢武帝于宮中宴西王母》詩(shī):“秋風(fēng)褭褭月朗朗,玉女清歌一夜闌?!?宋 陸游 《舟中對(duì)月》詩(shī):“江空裊裊釣絲風(fēng),人靜翩翩葛巾影?!?/p>
陰影
陰影 (yīnyǐng) 由于光線直進(jìn)的特性,遇不透光物體而形成的一個(gè)暗區(qū),俗稱“影子”。也用于比喻 shade;shadow 她心頭籠罩著失望的陰影張伯玉名句,飯芝川村舍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