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承三寶力,誓脫眾塵勞
出自宋代釋遵式《放生慈濟(jì)法門》:
我比丘某甲,今為傍生類。
發(fā)佛大慈悲,懺彼六情根。
無始業(yè)障海,眼根著諸色。
耳界聞亂聲,鼻染一切香。
舌生諸惡刺,身如機(jī)關(guān)主。
六賊游戲中,心想如猿猴,無有暫停時。
如此等六法,名為六情根。
一切業(yè)因緣,皆從妄想起。
妄想如幻焰,亦若空中花。
迷倒不覺知,為諸惑業(yè)縛。
永墮三途界,沒在眾苦中。
不聞?wù)齵1|1}法音,何曾知懺悔。
惟愿十方佛,菩薩眾大師。
慈力與冥加,令其知發(fā)露。
無始一切惡,今日悉消除。
畢故不造新,常當(dāng)修梵行。
未脫傍生難,余命愿安樂。
筌網(wǎng)及虞羅,愿不相值遇。
飲啄隨時足,饑渴永不逢。
相見起慈心,愿不相吞噉。
當(dāng)承三寶力,誓脫眾塵勞。
畢此苦類身,愿生諸佛國。
彌陀廣慈愿,不舍一切生。
觀音慈愿深,常游五道界。
愿舒五色臂,拔我出輪回。
儻若命終時,愿垂親接引。
救我厄難得,菩薩大檀那。
憫我臨湯火,舍財(cái)贖我命。
須彌與大海,徒自謂高深。
檀那今日恩,高深不可比。
現(xiàn)生增福壽,眷屬悉團(tuán)圓。
來世受身時,愿同生佛國,和南賢圣眾。
注釋參考
當(dāng)承
承擔(dān)?!短煊昊ā返诙兀骸?維明 笑道:‘無妨事,萬般都有我當(dāng)承?!?/p>
三寶
(1).三種寶貴之物?!独献印罚骸拔矣腥龑?,持而寶之,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為天下先?!贝艘源取€、不居先為德行的三寶。《六韜·六守》:“ 太公 曰:‘大農(nóng)、大工、大商謂之三寶?!贝艘赞r(nóng)、工、商為國之三寶?!妒酚洝ぺw世家》:“ 代 馬 胡 犬不東下, 昆山 之玉不出,此三寶者亦非王有已。” 漢 劉向 《新序·雜事一》:“夫劍產(chǎn)於 越 ,珠產(chǎn) 江 漢 ,玉產(chǎn) 昆山 ,此三寶者,皆無足而至?!贝朔謩e以馬、犬、玉或劍、珠、玉為物之三寶。
(2).(梵Triratna)佛教語。指佛、法、僧?!夺屖弦[·三寶》:“三寶,謂佛、法、僧?!?三國 吳 康僧會 《安般守意經(jīng)序》:“佛教三寶,眾冥皆明。”后以指佛教?!赌鲜贰ち赫衙魈咏y(tǒng)傳》:“太子亦素信三寶,徧覽眾經(jīng)?!?宋 蘇軾 《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》:“皆性仁行廉,崇信三寶。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九:“今吾事已畢,少不得皈依三寶,以了終見?!?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四》:“貴人護(hù)法,三寶增光?!?/p>
塵勞
(1).佛教徒謂世俗事務(wù)的煩惱?!稛o量壽經(jīng)》卷上:“散諸塵勞,壞諸欲塹。” 南朝 梁 蕭統(tǒng) 《同泰僧正講》詩:“何因動飛轡,暫使塵勞輕。” 明 李贄 《復(fù)陶石簣書》:“此觀世音菩薩與我此地,賞我此等人,故我得斷此塵勞,為今日安樂自在漢耳?!?清 龔自珍 《發(fā)大心文》:“有境相應(yīng)行心,有非境不相應(yīng)行心;若廣分別言,則有八萬四千塵勞,皆起一心?!?/p>
(2).泛指事務(wù)勞累或旅途勞累。 前蜀 李珣 《漁父歌》之三:“終日醉,絶塵勞,曾見 錢塘 八月濤?!?宋 秦觀 《滿庭芳》詞之二:“飲罷不妨醉臥,塵勞事、有誰聽?!?郭沫若 《<屈原>與<厘雅王>》:“他是和你一樣從 香港 回來的,在極端的險厄之后,塵勞未定,便委屈他來擔(dān)任了這一次的苦役?!?/p>
釋遵式名句,放生慈濟(jì)法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