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厲寺正《萬年歡》:
衛(wèi)武期頤,與文公福艾,俱號(hào)賢相。
今我元臺(tái),齒德又居其上。
玉立擎天一柱,似泰華、氣凌秋莊。
明良會(huì),千載風(fēng)云,長(zhǎng)為龍袞憑仗。
清知孔山疊嶂。
有猿吟鶴舞,日俟鳩杖。
無忝蒼生依依,未容高尚。
待整頓、乾坤了當(dāng),與蓬島、神仙來往。
摩銅狄,點(diǎn)檢笙歌,菊浮香泛新釀。
注釋參考
元臺(tái)
指三臺(tái)星中的上階二星。三臺(tái)六星兩兩而居。其上階二星,上星象征天子,下星象征女主;又稱天柱星,象征三公之位。見《晉書·天文志》。故以“元臺(tái)”喻天子、女主或首輔。 唐 陳子昂 《大周受命頌》:“符鳥之肇,開辟元臺(tái), 女希 氏姓,神功大哉!”此喻女主。 宋 王明清 《玉照新志》卷二:“﹝ 湯思退 ﹞后中詞科,賜出身,盡歷華要,位登元臺(tái),震耀一時(shí)?!贝擞魇纵o。
齒德
(1).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:“天下有達(dá)尊三:爵一,齒一,德一。”后用“齒德”指年齡與德行。 宋 魏了翁 《古今考》:“滿千錢者升之堂上,不則退之堂下,惟商財(cái)賄,毋問齒德?!?明 許自昌 《水滸記·投膠》:“一方保正,喜今日共推,齒德皆尊?!?/p>
(2).年高德劭。 明 瞿佑 《歸田詩話·鍾馗圖》:“予視先生猶大父行,而先生不以齒德自居?!?清 方苞 《萬季野墓表》:“惟余不與,而 季野 獨(dú)降齒德而與余交。”
(3).指年高德劭的人。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仙人島》:“ 桓 命於鄰黨中,招二三齒德來。” 清 龔自珍 《己亥雜詩》之一五○:“里門風(fēng)俗尚敦龐,年少爭(zhēng)為齒德降?!?/p>
厲寺正名句,萬年歡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陰陽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