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壑龍離隱,池墉草得春
出自宋代趙汝談《次曾景建紅泉碧澗韻》:
石不能言語,云如過去身。
意求雖仿佛,事往或湮淪。
洞壑龍離隱,池墉草得春。
山民忽驚避,吾此岸烏巾。
注釋參考
洞壑
(1).深谷。 漢 班固 《西都賦》:“超洞壑,越峻崖?!?三國(guó) 魏 曹植 《七啟》:“其居也:左激水,右高岑,背洞壑,對(duì)芳林。” 清 唐孫華 《同宋藥洲太史登滕王閣》詩(shī):“上捫星辰若有路,下臨洞壑疑無蹊?!?/p>
(2).洞穴。舊指仙人所居之處。 唐 沉佺期 《岳館》詩(shī):“洞壑仙人館,孤峯玉女臺(tái)?!?唐 宋之問 《嵩山石淙侍宴應(yīng)制》詩(shī):“離宮秘苑勝 瀛洲 ,別有仙人洞壑幽。”
趙汝談名句,次曾景建紅泉碧澗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