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于觀文《省試中式記夢》:
東堂令史報來時,仙桂云攀第九枝。
乍聽言音猶似夢,卻思公道即無疑。
寒門仿佛春將到,幽徑朦朧月漸移。
殘漏聲中鞭馬去,紵袍重戴已相隨。
注釋參考
漏聲
銅壺滴漏之聲。 唐 杜甫 《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》:“五夜漏聲催曉箭,九重春色醉仙桃?!?宋 蘇軾 《寒食夜》詩:“漏聲透入碧窗紗,人靜鞦韆影半斜?!?清 譚嗣同 《和仙槎除夕感懷》之四:“有約聞鷄同起舞,燈前轉(zhuǎn)恨漏聲遲?!?/p>
重戴
(1).折上巾又加以帽?!端问贰ぽ浄疚濉罚骸爸卮?。 唐 士人多尚之,蓋古大裁帽之遺制,本野夫巖叟之服。以皂羅為之,方而垂簷,紫里,兩紫絲組為纓,垂而結(jié)之頷下。所謂重戴者,蓋折上巾又加以帽焉。 宋 初,御史臺皆重戴,餘官或戴或否?!?/p>
(2).既有傘又戴帽。 宋 葉夢得 《石林燕語》卷三:“ 唐 至 五代 國初,京師皆不禁打繖。 五代 始命御史服裁帽。本朝 淳化 初,又命公卿皆服之。既有繖,又服帽,故謂之重戴?!?/p>
相隨
(1).亦作“ 相隋 ”。謂互相依存?!独献印罚骸案呦孪鄡A,音聲相和,前后之相隨?!?馬王堆 漢 墓帛書《老子·道經(jīng)》作“相隋”。
(2).伴隨;跟隨。《史記·蘇秦列傳》:“是何慶弔相隨之速也?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論說》:“夫説貴撫會,弛張相隨?!?馬烽 《飼養(yǎng)員趙大叔》:“說完,匆匆忙忙相隨那女人走了?!?/p>
于觀文名句,省試中式記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