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奕《和元遺山五首》:
高門連曲沼,上有泮宮臺(tái)。
芹藻莽不復(fù),菰蒲弄風(fēng)埃。
靈光突其右,荒穢良可哀。
兩阜爪距地,驅(qū)車儼臨淮。
雞蟲爭(zhēng)得失,擾擾胡為載。
何如袖春服,行歌與時(shí)偕。
我來(lái)晞白發(fā),歸詠同此懷。
柴桑志童冠,寤寐須偕來(lái)。
酌逵洗逸盼,雅趣孰此偕。
步雩習(xí)風(fēng)腋,自覺聰明開。
注釋參考
柴桑
(1).古縣名。 西漢 置,因縣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,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。 東漢 末, 諸葛亮 見 孫權(quán) 于此,共圖抗 曹 。 晉 以后歷為 潯陽(yáng)郡 和 江州 治所。 隋 廢。 晉 郭璞 《江賦》:“鼓洪濤於 赤岸 ,淪餘波乎 柴桑 ?!?/p>
(2).借指 晉 陶潛 。因其故里在 柴桑 ,故稱。 清 錢謙益 《吳封君七十序》:“指 婁水 為 潯陽(yáng) ,即家園為 廬 阜,飲 柴桑 之酒,一觴獨(dú)進(jìn);鼓 少文 之琴,眾山皆響?!?陳三立 《次韻黃知縣苦雨》:“陸沉共有神州痛,休問 柴桑 漉酒巾。”
(3).據(jù)《宋書·隱逸傳·陶潛》載, 潛 晚年隱居故里 柴桑 ,有腳疾,外出輒命二兒以籃輿舁之。后因以“柴?!贝腹世?。 清 趙翼 《哭亡兒耆瑞》詩(shī)之五:“葬留 嬴 博 空題墓,歸到 柴桑 孰舁輿?”
童冠
指青少年。語(yǔ)出《論語(yǔ)·先進(jìn)》: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、六人,童子六、七人,浴乎 沂 ,風(fēng)乎 舞雩 ,詠而歸?!?漢 蔡邕 《彭城姜伯淮碑》:“童冠自遠(yuǎn)方而集者,蓋千餘人?!?晉 陶潛 《時(shí)運(yùn)》詩(shī):“童冠齊業(yè),閒詠以歸?!?清 洪亮吉 《游南湖記》:“童冠之樂,云當(dāng)暮春;袚除之期,剛展十日。”
寤寐
寤寐 (wùmèi) 日夜。寤:醒時(shí)。寐:睡時(shí) at any time both when awaking and when sleeping 寤寐以求王奕名句,和元遺山五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