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高斯得《送庸齋赴召》:
宗臣一去今三年,玉堂詔許還坡仙。
黨{1*1}魁久屈再徽用,識與不識皆歡顏。
先生出處固有道,諸公進(jìn)說徒啾喧。
或云時(shí)事正孔棘,百萬生靈皆倒懸。
公卿唯阿固權(quán)位,閹戚盤互拿金錢。
三垂蹙蹙迫軍壘,萬口嗸嗸愁實(shí)田。
南交黠寇謀斡腹,東海逆雛方聚船。
奈何揖遜救焚溺,同姓體國寧其然。
或云大老世模楷,晚節(jié)要同金石堅(jiān)。
不聞鳴犢反潛圣,況復(fù)白駒遺眾賢。
濟(jì)川必待蒸徒楫,傾否亦資茅茹連。
試看醉翁門下土,當(dāng)今誰者居清聯(lián)。
角巾支杖亟還里,覽輝翔集毋輕前。
我當(dāng)靜慮為折衷,咄此二議何其偏。
卦爻時(shí)義各有當(dāng),圣賢出處無非天。
五真應(yīng)二泰可致,四不求初屯豈亨。
要知君相誠與否,卓識諒已窮幾先。
茍能舉國聽夫子,雖不俟駕何尤焉。
嚴(yán)風(fēng)吹衣落閩土,幸與盟主相周旋。
酒邊抵掌談世事,愛君憂國固拳拳。
鴻飛遵諸望不及,中夜起坐徒煩煎。
心乎愛矣思有助,斐然狂簡成茲篇。
注釋參考
三垂
(1).猶三邊。指東、西、南三方邊疆?!段倪x·揚(yáng)雄<羽獵賦>》:“雖頗割其三垂,以贍齊民。” 李善 注:“三垂,謂西方、南方、東方?!?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備胡》:“今三垂已平,唯北邊未定?!?/p>
(2).猶三邊。指東、南、北三方邊疆。《漢書·諸侯王表序》:“諸侯比境,周帀三垂?!?顏師古 注:“三垂,謂北、東、南也?!?/p>
蹙蹙
(1).局縮不舒展?!对姟ば⊙拧す?jié)南山》:“我瞻四方,蹙蹙靡所騁。” 鄭玄 箋:“蹙蹙,縮小之貌。我視四方土地日見侵削於夷狄,蹙蹙然雖欲馳騁無所之也。” 唐 元稹 《唐故萬州刺史劉君墓志銘》:“文詠詞調(diào),有古時(shí)人氣候,不肯學(xué)蹙蹙近一題者?!?/p>
(2).憂懼不安貌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壺史》:“秀才雖諾之,每呼指,色上面,蹙蹙不安?!?金 王若虛 《保義副尉趙公墓志》:“治生尤勤儉……日夕蹙蹙,恒若不足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阿纖》:“女雖不懼,然蹙蹙不快。” 蘇曼殊 《天涯紅淚記》第一章:“堂中唯餘工役輩集廚下,蹙蹙不安,知有非常之禍。”
(3).急促。 宋 王令 《贈(zèng)李定資深》詩之四:“湍激日蹙蹙,風(fēng)稜勢漫漫?!?/p>
(4).皺縮貌。 宋 陸游 《西村》詩:“蹙蹙水紋生細(xì)縠,蜿蜿沙路臥修蛇?!?康有為 《六哀詩》之四:“平生憂國意,慨嘆眉蹙蹙?!?楊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十八章:“他微微蹙蹙眉頭笑道:‘ 馬克思 先生的大弟子,您又在研究什么問題哪?’”
軍壘
軍營周圍的防守工事?!秶Z·吳語》:“今大國越録,而造於弊邑之軍壘。”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軍壘成, 秦 人聞之,悉甲而至?!?唐 杜甫 《雨過蘇端》詩:“妻拏隔軍壘,撥棄不擬道。”
實(shí)田
據(jù)實(shí)申報(bào)田畝數(shù)?!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(jì)》“三十一年” 裴駰 集解引 晉 徐廣 曰:“使黔首自實(shí)田也。”
高斯得名句,送庸齋赴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3小贏壁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