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印肅《頌證道歌證道歌》:
種性邪,錯(cuò)知解,不體玄機(jī)持五戒。
行行坐坐執(zhí)空觀,見境見塵增鬼怪。
注釋參考
種性
(1).種屬的特性;稟受于先天的本性。 明 李贄 《子伋子壽》:“若説父母種性,不應(yīng)產(chǎn)此圣兄圣弟明矣。” 孫中山 《中國前途問題》:“這是從種性出來,人人都是一樣的?!?李大釗 《國民之薪膽》:“天道未改,種性猶存?!?/p>
(2).佛教語。謂種子和性分。 宋 張商英 《護(hù)fa{1|1}論》:“如斯人也,使之侍君,則佞其君,絶佛種性,斷佛慧命?!?/p>
知解
穎悟;領(lǐng)會(huì)。《南史·宋桂陽王休范傳》:“ 休范 素凡訥,少知解,不為諸兄齒遇?!薄抖Y記·學(xué)記》“相觀而善之謂摩” 唐 孔穎達(dá) 疏:“觀聽長者之問答,而各得知解。” 金 朱瀾 《黃筌雀蝶》詩:“ 老筌 妙意誰知解,丹粉圖中有諫書?!?/p>
不體
(1).不遵守禮制?!蹲髠鳌ざü迥辍罚骸凹问虏惑w,何以能久?” 楊伯峻 注:“體即禮也。禮與體古本可通?!?/p>
(2).不合體式。《資治通鑒·晉安帝元興三年》:“ 玄 ( 桓玄 )性苛細(xì),好自矜伐。主者奏事,或一字不體,或片辭之謬,必加糾擿,以示聰明?!?胡三省 注:“謂字之上下偏傍不合體也。”
玄機(jī)
玄機(jī) (xuánjī) 佛家、道家稱奧妙的道理 (of Taoists) profound theory 神妙的機(jī)宜 mysterious principles 不露玄機(jī)五戒
五戒 (wǔjiè) 佛教中在家的男女教徒所應(yīng)遵守的五項(xiàng)戒律:不殺生,不偷盜,不邪淫,不妄語,不飲酒 Five Buddhist Disciplines釋印肅名句,頌證道歌證道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