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情偏得禮,木性本含真
出自唐代包佶《送日本國(guó)聘賀使晁巨卿東歸》:
上才生下國(guó),東海是西鄰。
九譯蕃君使,千年圣主臣。
。
野情偏得禮,木性本含真。
錦帆乘風(fēng)轉(zhuǎn),金裝照地新。
。
孤城開蜃閣,曉日上朱輪。
早識(shí)來朝歲,涂山玉帛均。
注釋參考
野情
(1).不受世事人情拘束的閑散心情。 唐 包佶 《送日本國(guó)聘賀使晁巨卿東歸》詩:“野情偏得禮,木性本含真?!?明 文徵明 《夏意》詩:“白日幽深茅屋靜,野情蕭散薴袍寬。” 清 黃景仁 《舟中詠懷》:“殊悲生事薄,聊覺野情勝。”
(2).天然情趣。 朱自清 《歐游雜記·巴黎》:“﹝花園﹞又整潔,又玲瓏,教人看著賞心悅目;可是沒有野情?!?/p>
偏得
猶獨(dú)得。謂得之最多?!肚f子·庚桑楚》:“ 老聃 之役,有 庚桑楚 者,偏得 老聃 之道?!?成玄英 疏:“ 老君 大圣,弟子極多,門人之中, 庚桑楚 最勝,故稱偏得也?!?/p>
木性
(1).舊謂淳厚、質(zhì)樸的稟性。 三國(guó) 吳 姚信 《士緯》:“ 孔文舉 金性太多,木性不足?!?唐 包佶 《送日本國(guó)聘賀使晁巨卿歸國(guó)》詩:“野情偏得禮,木性本含真?!?/p>
(2).木的性質(zhì)。 唐 白居易 《清夜琴興》詩:“清泠由木性,恬淡隨人心。” 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菜五·木耳》:“木耳,各木皆生,其良,毒亦必隨木性,不可不慎?!?魯迅 《書信集·致方善境》:“先生所作木刻,我以為是大可以發(fā)表的,至于木性未熟,則只要刻得多了,便可了然。”
含真
具有純真的本性。《藝文類聚》卷七八引 晉 牽秀 《彭祖頌》:“含真蕩穢,離俗遺務(wù)?!?晉 陶潛 《勸農(nóng)》詩:“傲然自足,抱樸含真?!?/p>
包佶名句,送日本國(guó)聘賀使晁巨卿東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