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(rèn)得兩閒無二本,口將一念貫三材
出自宋代魏了翁《新繁縣禾登九穗嘉甫弟有詩索和》:
長官真是委邊嵬,積累如山姓里來。
認(rèn)得兩閒無二本,口將一念貫三材。
異形所感猶如此,同氣相孚亦信哉。
陸續(xù)功夫?qū)幱屑?,相期更?yàn)漆雕開。
注釋參考
認(rèn)得
認(rèn)得 (rèndé) 認(rèn)識 know 這位同志你認(rèn)得嗎? 認(rèn)出;知道 recognize 我已不認(rèn)得這個(gè)學(xué)校了無二
(1).謂沒有異心?!蹲髠鳌べ夜迥辍罚骸氨貓?bào)德,有死無二?!?/p>
(2).獨(dú)一無二?!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癌z足下﹞誅 成安君 ,徇 趙 ,脇燕,定 齊 ,南摧 楚 人之兵二十萬,東殺 龍且 ,西鄉(xiāng)以報(bào),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,而略不世出者也?!薄稘h書·谷永傳》:“將軍履上將之位,食膏腴之都,任 周召 之職,擁天下之樞,可謂富貴之極,人臣無二?!?漢 王充 《論衡·恢國》:“前世龍見不雙,芝生無二,甘露一降?!?/p>
(3).沒有兩樣,相同?!抖膛陌阁@奇》卷四:“兩個(gè)秀才情知是他父親被害了……次日到街上往來察聽,三三兩兩幾處説來,一般無二。” 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四》:“諦視布灰之處,手跡足跡,宛然與生時(shí)無二?!?/p>
一念
(1).一動念間;一個(gè)念頭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卻出東西門行》:“一念起關(guān)山,千里顧兵窟?!?唐 陳鴻 《長恨歌傳》:“由此一念,又不得居此,復(fù)墮下界。” 宋 陸游 《自規(guī)》詩:“忿慾俱生一念中,圣賢亦本與人同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六回:“你可曉得一念不違天理人情,天地鬼神會暗中呵護(hù),一念背了天理人情,天地鬼神也會立刻不容?!?/p>
(2).佛家語。指極短促的時(shí)間?!度释醢闳舨_蜜經(jīng)·觀空品》:“九十剎那為一念。” 北魏 曇鸞 《無量壽經(jīng)優(yōu)婆提舍愿生偈注》卷上:“六十剎那為一念。”《翻譯名義集·時(shí)分》:“一念中有九十剎那?!?/p>
三材
(1).指天、地、人?!兑住だM辭下》:“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,兼三材而兩之。故六六者非它也,三材之道也。” 唐 褚亮 《祭方丘樂章·舒和》:“一德惟寧兩儀泰,三材保合四時(shí)邕?!?宋 范仲淹 《易兼三材賦》:“《易》以設(shè)象,象由意通。兼三材而窮理盡性,重六畫而原始要終?!?/p>
(2).三種人材:官人使吏之材,士大夫官師之材,卿相輔佐之材?!盾髯印ぞ馈罚骸安娜嗽笐U拘録,計(jì)數(shù)纖嗇,而無敢遺喪,是官人使吏之材也。修飾端正,尊法敬分,而無傾側(cè)之心;守職修業(yè),不敢損益,可傳世也,而不使侵奪,是士大夫官師之材也。知隆禮義之為尊君也,知好士之為美名也,知愛民之為安國也,知有常法之為一俗也,知尚賢使能之為長功也,知務(wù)本禁末之為多材也,知無與下爭小利之為便於事也,知明制度權(quán)物稱之為不泥也,是卿相輔佐之材也……能論官此三材者而無失其次,是謂人主之道也?!?/p>
(3).三位輔弼之才。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且 晉 公子,敏而有文,約而不諂,三材侍之,天祚之矣?!比?,指 狐偃 、 趙衰 、 賈佗 三人。
(4).三種材料。制作車輪的三種木材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輪人》:“輪人為輪,斬三材必以其時(shí)。” 鄭玄 注:“三材,所以為轂、輻、牙也……今世轂用雜榆,輻以檀,牙以橿也?!?/p>
(5).三種材料。指制弓的膠、絲、漆?!吨芏Y·考工記·弓人》:“凡為弓,冬析干而春液角,夏治筋,秋合三材?!?鄭玄 注:“三材,膠、絲、漆者?!?/p>
(6).三種材料。古代指炊事必備的水、木、火?!秴问洗呵铩け疚丁罚骸胺参吨荆顬槭?。五味三材,九沸九變,火為之紀(jì)?!?高誘 注:“三材,水、木、火。”
魏了翁名句,新繁縣禾登九穗嘉甫弟有詩索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