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跡不辭巖谷深,異於蕭艾亦何心
出自宋代陳鑒之《題鄭承事所作惠蘭三首》:
托跡不辭巖谷深,異於蕭艾亦何心。
清風(fēng)披佛自多事,斜日淡云香滿林。
注釋參考
托跡
見(jiàn)“ 托跡 ”。
亦作“ 托跡 ”。猶寄身。多指寄身方外,或遁處深山或賤位,以逃避世事。 明 高啟 《送呂山人入道序》:“而其隱也,皆托跡山林為 老氏 之徒?!?明 夏完淳 《獄中上母書》:“慈君托跡于空門,生母寄生于別姓。” 清 新小武 《易水餞荊卿》:“因此隱忍遷就,托跡屠沽?!?/p>
不辭
不辭 (bùcí) 樂(lè)意去干,不辭讓或不推辭 be willing to 不辭勞苦巖谷
亦作“嵒谷”。猶山谷。《素問(wèn)·六元正紀(jì)大論》:“土鬱之發(fā),巖谷震驚?!薄赌淆R書·杜京產(chǎn)傳》:“謂宜釋巾幽谷,結(jié)組登朝,則嵒谷含懽,薜蘿起抃矣。” 唐 張喬 《題玄哲禪師影堂》詩(shī):“巖谷藏虛塔,江湖散學(xué)人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贈(zèng)王鑒明五十》詩(shī):“桓榮抱詩(shī)書,拾梠逃巖谷?!?謝覺(jué)哉 《訪廣西的筆記三則》:“ 龍勝 完全是山區(qū),入境,車即行巖谷中?!?/p>
蕭艾
艾蒿,臭草。常用來(lái)比喻品質(zhì)不好的人。《楚辭·離騷》:“何昔日之芳草兮,今直為此蕭艾也!” 唐 杜甫 《種萵苣》詩(shī):“中園陷蕭艾,老圃永為恥。” 清 方文 《即事》詩(shī)之二:“多少崇蘭化蕭艾,幽香畢竟在吾徒?!?/p>
亦何
何其;多么。 晉 葛洪 《神仙傳·陰長(zhǎng)生》:“況仙人亦何急急,令聞達(dá)朝闕之徒,知其所云為哉!” 唐 杜甫 《鹿頭山》詩(shī):“斯人亦何幸,公鎮(zhèn)踰歲月。” 清 方文 《宋遺民詠·趙子固孟堅(jiān)》:“嗟彼承旨者,失身亦何愚!”
陳鑒之名句,題鄭承事所作惠蘭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