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晚卻還巖下電,共尋芳徑結(jié)煙條
出自唐代陸龜蒙《奉酬襲美病中見寄》:
逢花逢月便相招,忽臥云航隔野橋。
春恨與誰同酩酊,玄言何處問逍遙。
題詩石上空回筆,拾蕙汀邊獨(dú)倚橈。
早晚卻還巖下電,共尋芳徑結(jié)煙條。
注釋參考
早晚
早晚 (zǎowǎn) 早晨和晚上 morning and evening 他每天早晚都練氣功 時(shí)候 time 他已走了多半天了,這早晚多半已經(jīng)到家了 〈方〉∶泛指將來某個(gè)時(shí)候 some time in the future 你早晚進(jìn)城來,到我們這里坐坐 或早或晚 sooner or later 人早晚要死的卻還
亦作“卻還”。1.退回。 唐 封演 《封氏聞見記·查談》:“會(huì)有中使至州, 琯 使 昌藻 郊外接候,須臾卻還。” 清 方文 《送何元長(zhǎng)歸興化》詩:“抆淚卻還江北路,蕭蕭秋雨暗丹楓?!?/p>
(2).謂退還。 唐 元稹 《彈奏劍南東川節(jié)度使?fàn)睢罚骸胺蚴ゴ壤毡镜篱L(zhǎng)吏及諸州刺史,招緝疲人,一切卻還產(chǎn)業(yè),庶使孤窮有託,編戶再安?!薄短綇V記》卷三三六引《廣異記·宇文覿》:“ 鍔 靈語嘆息久之,謂 覿 :‘勿令作官,何故受之,此度不能相救矣。’ 覿 云:‘今卻還之,如何?’”《舊唐書·德宗紀(jì)上》:“已貯納者仍明置簿歷,各給文牒,后準(zhǔn)元數(shù)卻還?!?/p>
巖下電
比喻人目光炯炯有神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容止》:“ 裴令公 目 王安豐 ‘眼爛爛如巖下電。’” 劉孝標(biāo) 注:“ 王戎 形狀短小,而目甚清炤,視日不眩。” 魯迅 《故事新編·奔月》:“﹝ 羿 ﹞身子是巖石一般挺立著,眼光直射,閃閃如巖下電?!?/p>
芳徑
花徑。 宋 范成大 《巖桂》詩之二:“ 越城 芳徑手親栽,紅淺黃深次第開?!薄栋籽┻z音·馬頭調(diào)·聽琴》:“步蒼苔來穿芳徑,猛聽的那音韻之聲?!?瞿秋白 《赤都心史》三:“ 法國(guó) 式的芳徑,樹木夾路,秋末殘葉滿地,踏步行來,勝于氈茵。”
煙條
煙柳枝條。 唐 張旭 《柳》詩:“濯濯煙條拂地垂,城邊樓畔結(jié)春思?!?唐 王涯 《游春詞》:“ 曲江 緑柳變煙條,寒谷冰隨暖氣消?!?唐 陸龜蒙 《奉酬襲美病中見寄》詩:“早晚卻還巖下電,共尋芳徑結(jié)煙條?!眳⒁姟?煙柳 ”。
陸龜蒙名句,奉酬襲美病中見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