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黃公度《挽吳君與大夫》:
吳侯大雅姿,妙齡飽經(jīng)術(shù)。
場屋早蜚聲,囊錐穎立出。
攜書走帝閽,一第頷髭摘。
夷途騁駿步,霄漢刷健翮。
胸中萬馀卷,未試二三策。
誰知廊廟具,反任州縣責(zé)。
官小不自卑,直道酬平昔。
愛民如愛子,憂國如憂室。
愷悌疲俗蘇,廉介貪夫律。
至今遺愛地,籍籍數(shù)嘉績。
松菊動歸思,塵埃辭吏役。
掛冠神武門,高臥揚雄宅。
追念平生為,秋毫一無失。
桎梏謝軒冕,膏肓嗜水石。
十載州府間,不見龐公跡。
萬事同甑破,百年過箭疾。
嗚呼老成人,忽忽就窀穸。
豐碑存眾口,馀慶有佳息。
於公雖無憾,豈不為時惜。
作詩遣哀情,詩成轉(zhuǎn)凄惻。
注釋參考
哀情
悲傷的感情。 漢武帝 《秋風(fēng)辭》:“歡樂極兮哀情多,少壯幾時兮奈老何?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誄碑》:“至於序述哀情,則觸類而長?!?唐 韓愈 《此日足可惜贈張籍》詩:“哀情逢吉語,惝怳難為雙?!?/p>
凄惻
因情景凄涼而悲傷。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勾踐伐吳外傳》:“軍士各與父兄昆弟取訣,國人悲哀,皆作離別相去之詞……於是觀者莫不悽惻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別賦》:“是以行子腸斷,百感悽惻?!?唐 白行簡 《李娃傳》:“一旦大雪,生為凍餒所驅(qū),冒雪而出,乞食之聲甚苦,聞見者莫不悽惻。” 清 顧炎武 《禹陵》詩:“ 會稽 山色好,悽惻獨攀登?!?/p>
悲痛;哀傷。 蘇曼珠 《碎簪記》:“余心中甚為 蓮佩 凄惻,此蓋人生至無可如何之事也。”
因情景凄涼而感觸悲傷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別賦》:“是以行子腸斷,百感凄惻。” 唐 黃滔 《明皇回駕經(jīng)馬嵬賦》:“六馬歸 秦 ,卻經(jīng)過於此地;九泉隔 越 ,幾凄惻於平生?!?宋 陸游 《鹿頭關(guān)過龐士元廟》詩:“ 士元 死千載,凄惻過遺祠?!?明 郎瑛 《七修類稿·事物八·玉華山樵》:“老懷豈能忘故山,神游往往于其問。為君寫此轉(zhuǎn)凄惻,片云零落何時還?!?丁玲 《阿毛姑娘》:“那歌調(diào)在那弦上是發(fā)出那樣高亢的,激昂的,又非常委婉凄惻的聲音, 阿毛 又想哭了?!?/p>
黃公度名句,挽吳君與大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