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源迷路竟茫茫,棗下悲歌徒纂纂
出自唐代韓愈《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(寺在京城南門之東)》:
秋灰初吹季月管,日出卯南暉景短。
友生招我佛寺行,正值萬株紅葉滿。
光華閃壁見神鬼,赫赫炎官張火傘。
然云燒樹火實駢,金烏下啄赪虬卵。
魂翻眼倒忘處所,赤氣沖融無間斷。
有如流傳上古時,九輪照燭乾坤旱。
二三道士席其間,靈液屢進玻黎碗。
忽驚顏色變韶稚,卻信靈仙非怪誕。
桃源迷路竟茫茫,棗下悲歌徒纂纂。
前年嶺隅鄉(xiāng)思發(fā),躑躅成山開不算。
去歲羈帆湘水明,霜楓千里隨歸伴。
猿呼鼯嘯鷓鴣啼,惻耳酸腸難濯浣。
思君攜手安能得,今者相從敢辭懶。
由來鈍騃寡參尋,況是儒官飽閑散。
惟君與我同懷抱,鋤去陵谷置平坦。
年少得途未要忙,時清諫疏尤宜罕。
何人有酒身無事,誰家多竹門可款。
須知節(jié)候即風寒,幸及亭午猶妍暖。
南山逼冬轉(zhuǎn)清瘦,刻畫圭角出崖窾。
當憂復(fù)被冰雪埋,汲汲來窺戒遲緩。
注釋參考
桃源
(1).“ 桃花源 ”的省稱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山齋詩》:“桃源驚往客,鶴嶠斷來賓?!?唐 杜甫 《北征》詩:“緬思桃源內(nèi),益嘆身世拙?!?明 張煌言 《贈盧牧舟大司馬》詩:“ 并州 正有來蘇望,忍説桃源可避 秦 ?!?鄒韜奮 《萍蹤憶語》二八:“他們?nèi)狈ο喈數(shù)膴蕵?,du{1-1}博也是一條出路。所以有許多都在這里面尋覓他們的桃源?!眳⒁姟?桃花源 ”。
(2).指 桃源洞 。 唐 李涉 《贈長安小主人》詩:“仙路迷人應(yīng)有術(shù), 桃源 不必在深山?!?元 任昱 《清江引·題情》曲:“ 桃源 水流清似玉,長恨因緣誤?!眳⒁姟?桃源洞 ”。
(3). 宋 時 臨安縣 嘉會門 外 泠水峪 ,夾山多桃花,中有流水,人稱 桃源 ,為都人游集之地。 蘇軾 《介亭餞楊杰次公》詩“丹青明滅 風篁嶺 ,環(huán)佩空響 桃花源 ” 查慎行 注引 元 潛說友 《咸淳臨安志》:“ 泠水峪 在 嘉會門 外,夾山多桃花,中有流水,為城南勝概,舊呼 桃源 ,游人多集焉?!?/p>
迷路
[lose one's way;do not know where one is] 迷失道路
他迷路了
詳細解釋(1).迷失道路?!逗鬂h書·逸民傳·逢萌》:“后詔書徵 萌 ,託以老耄,迷路東西。” 唐 宋之問 《春日宴宋主簿山亭》詩:“攀巖踐苔易,迷路出花難。” 陳殘云 《山谷風煙》第三二章:“朝著前頭走就行啦,不會迷路的?!?/p>
(2).比喻失去正確的方向。 唐 白居易 《刑部尚書致仕》詩:“迷路心迴因向佛,宦途事了是懸車。”
(3).比喻錯誤的道路?!端挠斡洝じ玳w君臣游獵》:“寡人原亦是僊班之人。今寡人失了本來面目,乞天僊大發(fā)慈悲,同寡人回朝,指引寡人迷路。”
(4).滿路。 唐 溫庭筠 《送洛南李主簿》詩:“槲葉曉迷路,枳花春滿庭。”
(5).方言。指霧。 清 顧祿 《清嘉錄·三朝迷路發(fā)西風》:“諺云:‘三朝迷路發(fā)西風?!徉l(xiāng)謂霧曰迷路,謂霧重,迷不得路逕也。”
(6).內(nèi)耳的一部分。分為骨迷路和膜迷路。
茫茫
茫茫 (mángmáng) 遼闊曠遠的樣子;模糊不清楚 boundless and indistinct;vast 長天茫茫?!啤?李朝威《柳毅傳》 野茫茫?!稑犯娂るs歌謠辭·敕勤歌》 夫之茫茫?!鳌?顧炎武《復(fù)庵記》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?!啤?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棗下
(1).棗樹下。因棗下攢聚有時,常用以喻人間的盛衰和世態(tài)炎涼?!豆胚蛦嚫琛罚骸皸椣潞螖€攢,榮華各有時。夏欲初赤時,人從四邊來;棗適今日賜,誰當仰視之?” 晉 潘岳 《笙賦》:“棗下纂纂,朱實離離。宛其落矣,化為枯枝。人生不能行樂,死何以虛謚為?”纂與“攢”通,聚貌。 唐 韓愈 《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》詩:“ 桃源 迷路竟茫茫,棗下悲歌徒纂纂。”
(2).古曲名?!段倪x·潘岳<笙賦>》:“詠《園桃》之夭夭,歌《棗下》之纂纂。” 張詵 注:“《園桃》、《棗下》,古曲名?!?南朝 齊 謝朓 《同賦雜曲名·秋竹曲》:“欲求《棗下》吹,別有 江 南枝?!?南朝 梁 劉孝綽 《發(fā)建興渚示到陸二黃門》詩:“猶聞《棗下》吹,尚識杏間堂。”
悲歌
悲歌 (bēigē) 悲傷的歌曲 sad melody (song) 悲歌 (bēigē) 哀聲歌唱 sing with grieved sound 悲歌可以當泣,遠望可以當歸。——《樂府詩集·悲歌行》纂纂
集聚貌?!段倪x·潘岳<笙賦>》:“詠園**,歌棗下之纂纂。” 李善 注:“古《咄喑歌》曰:‘棗下何攢攢,榮華各有時……’攢,聚貌。纂與攢,古字通?!?唐 韓愈 《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》詩:“ 桃源 迷路竟茫茫,《棗下》悲歌徒纂纂。”《林則徐日記·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十三日》:“此二十里間,棗樹最多,其實已纂纂矣。”
韓愈名句,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(寺在京城南門之東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藍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