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邁《聚物》:
臧谷亡羊等是癡,塞翁失馬浪成悲。
本非真鹿夢(mèng)何淮,未必?zé)o釣且遲。
蛟龍暫與蚖蛇肆,鴻鵠那教燕雀知。
暮四朝三狙莫怒,會(huì)看挾乙走狐貍。
注釋參考
鹿夢(mèng)
據(jù)《列子·周穆王》載, 春秋 時(shí), 鄭國 樵夫打死一只鹿,怕被別人看見,就把它藏在坑中,蓋上蕉葉,后來他去取鹿時(shí),忘了所藏的地方,于是就以為是一場夢(mèng)。后以“鹿夢(mèng)”比喻得失榮辱如夢(mèng)幻。 清 錢學(xué)綸 《語新》卷下:“﹝ 李遇濱 ﹞北上考得教習(xí),行將就選,一旦中寒卒死於道,向日夫榮妻貴之冀,竟同鹿夢(mèng)。” 蔡寅 《瞻園次漸庵韻》:“一代園林歸鹿夢(mèng),百年風(fēng)月付鵑魂?!?/p>
未必
未必 (wèibì) 不一定;不見得 may not;not necessarily 未必有其實(shí)也?!獫h· 王充《論衡·訂鬼篇》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?!濉?劉開《問說》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。 未必不過此已忘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 他未必去北京王邁名句,聚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