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轍《三游洞》:
洞前危徑不容足,洞中明曠坐百人。
蒼崖硉兀起成柱,亂石散列如驚麇。
清溪百丈下無路,水滿沙土如魚鱗。
夜深明月出山頂,下照洞口才及唇。
沉沉深黑若大屋,野老構(gòu)火青如磷。
平明欲出迷上下,洞氣飄亂為橫云。
深山大澤亦有是,野鳥鳴噪孤熊蹲。
三人一去無復(fù)見,至今冠蓋長滿門。
注釋參考
深山大澤
形容深邃的山野和廣闊的湖澤。引申為遠(yuǎn)離城市的窮鄉(xiāng)僻壤。鳴噪
鳴呼聒噪。 唐 高適 《鶻賦》:“奔走者折脇而絶脰,鳴噪者血灑而毛紛?!?清 侯方域 《送徐吳二子序》:“吾惡夫豎儒者,惡其羣鴟逐鳳凰而鳴噪焉其后者,嫉其文采之異己也?!?/p>
蘇轍名句,三游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