猶輕昔日墨池學(xué),未許前賢團扇書
出自唐代權(quán)德輿《馬秀才草書歌(大理馬正之二)》:
伯英草圣稱絕倫,后來學(xué)者無其人。
白眉年少未弱冠,落紙紛紛運纖腕。
初聞之子十歲馀,當時時輩皆不如。
猶輕昔日墨池學(xué),未許前賢團扇書。
艷彩芳姿相點綴,水映荷花風(fēng)轉(zhuǎn)蕙。
三春并向指下生,萬象爭分筆端勢。
有時當暑如清秋,滿堂風(fēng)雨寒颼颼。
乍疑崩崖瀑水落,又見古木饑鼯愁。
變化縱橫出新意,眼看一字千金貴。
憶昔謝安問獻之,時人雖見那得知。
注釋參考
昔日
昔日 (xīrì) 以前;往日 in former days 用于昔日?!龂瘛?諸葛亮《出師表》 非昔日之樂?!?、 明· 劉基《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》墨池
(1).洗筆硯的池子。著名書法家 漢 張芝 、 晉 王羲之 等,均有“墨池”傳說著稱后世。 唐 裴說 《懷素臺歌》:“ 永州 東郭有奇怪,筆家墨池遺跡在?!?宋 曾鞏 《墨池記》:“﹝ 臨川 ﹞ 新城 之上,有池洼然,而方以長,曰 王羲之 之墨池?!?/p>
(2).指硯。 宋 范正敏 《遯齋閑覽·墨地皮棚》:“ 王僧彥 父名 師古 ,常自呼硯為墨池?!?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四:“文房四寶都拈住,謾把松煙試,墨池點得兔毫濃,拂拭錦箋一紙。” 郁達夫 《采石磯》七:“他拿起筆來,往墨池里掃了幾掃,就模模糊糊的寫了下去?!?/p>
(3).指習(xí)書寫字處。 唐 元稹 《酬樂天早春閑游西湖》詩:“墨池憐嗜學(xué),丹青羨登真?!?宋 趙彥衛(wèi) 《云麓漫鈔》卷八:“白首何人?墨池誰子?后生是畏,前圣有言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玩具·高麗貢紙》:“其表文咨文俱鹵悍之甚,不足供墨池下陳矣?!?/p>
(4).制筆時,以羊青毛為最內(nèi)層,以兔毫為次層,做成“墨池”(又稱“筆柱”、“承墨”),用以吸墨。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(shù)·筆墨》:“以所整羊毛中截,用衣中心--名曰‘筆柱’,或曰‘墨池’、‘承墨’。復(fù)用毫青衣羊青毛外,如作柱法,使中心齊,亦使平均?!?/p>
前賢
前代的賢人或名人。 晉 陸機 《豪士賦》:“巍巍之盛,仰邈前賢。洋洋之風(fēng),俯冠來籍。”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養(yǎng)生》:“ 單豹 養(yǎng)於內(nèi)而喪外, 張毅 養(yǎng)於外而喪內(nèi),前賢所戒也?!?唐 杜甫 《戲為六絕句》之一:“今人嗤點流傳賦,不覺前賢畏后生?!?清 龔自珍 《歌哭》詩:“西鄰弔罷東鄰賀,歌哭前賢較有情?!?郁達夫 《離亂雜詩》之十一:“長歌正氣重來讀,我比前賢路已寬?!?/p>
團扇
(1).圓形有柄的扇子。古代宮內(nèi)多用之,又稱宮扇。 唐 王昌齡 《長信秋詞》之三:“奉帚平明金殿開,且將團扇暫徘徊。” 元 梁寅 《玉階怨》詩:“團扇且棄置,夕氣涼轉(zhuǎn)添?!薄都t樓夢》第二七回:“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,大如團扇。” 劉大白 《秋扇》詩:“一陣秋風(fēng),收拾起多少團扇。”
(2).樂府歌曲名。指《團扇郎歌》。 宋 賀鑄 《訴衷情》詞:“臨風(fēng)再歌《團扇》,深意屬何人?” 宋 王灼 《碧雞漫志·歌曲存亡》:“至 唐 武后 時,舊曲存者,如《白雪》、《公莫舞》、《巴渝》、《白苧》、《子夜》、《團扇》……等,六十三曲。”參見“ 團扇歌 ”。
(3).樂府歌曲名。指 漢 班婕妤 所作《怨歌行》。因詩中有“裁為合歡扇,團團似明月”等詩句,故名。 南朝 梁 鍾嶸 《詩品·漢婕妤班姬》:“《團扇》短章,詞旨清捷,怨深文綺。”
權(quán)德輿名句,馬秀才草書歌(大理馬正之二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