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朱翌《佛頭菊》:
我杖常扶佛面強,我花今見佛頭香。
靈山會上曾拈出,一笑懸知是飲光。
注釋參考
山會
方言。猶廟會。 馮德英 《苦菜花》第二章:“那些孩子們可喜壞了,象是趕山會過佳節(jié)一樣,互相追逐、叫罵?!?/p>
懸知
料想;預(yù)知。 北周 庾信 《和趙王看伎》:“懸知曲不誤,無事畏 周郎 。”《太平廣記》卷七一引《玄門靈妙記》:“法之效驗,未敢懸知?!?宋 秦觀 《和東坡紅鞋帶》:“懸知百年事已定,卻笑列仙形甚臞?!?明 吳承恩 《移竹寺中得詩》之四:“懸知此君意,亦自要狂夫?!?/p>
飲光
佛教羅漢名。 唐 玄應(yīng) 《一切經(jīng)音義》卷二四:“ 飲光部 ,梵言‘迦葉波’。迦葉,此云光;波,此云飲。今依此間語,名 飲光 。有二義:一、 迦葉波 是上古仙人,此人身有光明,能飲諸光,令不復(fù)現(xiàn)。此羅漢是彼種,故因以名焉。二、此阿羅漢身作金色,常有光明,以閻浮檀金為人,并此羅漢身光飲金人光不復(fù)現(xiàn),故名‘飲光’?!?宋 秦觀 《乾明開堂疏》:“竊以離塵求覺,已乖調(diào)御之心,即幻見真,方契 飲光 之望。”按,此謂修成羅漢。
朱翌名句,佛頭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