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安石《次韻答丁端州》:
莫嗟荒僻又離群,且喜風(fēng)謠嶺北聞。
銅柱雖然蠻徼接,竹符還是漢家分。
春書來(lái)逐衡陽(yáng)雁,秋騎歸看隴首云。
相見會(huì)知南望苦,病骸今似沈休文。
注釋參考
銅柱
(1).銅制的支撐建筑物的柱子。《史記·孝武本紀(jì)》:“其后則又作 栢梁 、銅柱、承露僊人掌之屬矣?!?明 何景明 《易水行》:“手持匕首摘銅柱,事已不成空駡倨?!薄缎旅裢韴?bào)》1990.8.5:“白玉般的礎(chǔ)石上聳立著粗大的銅柱。”
(2).神話傳說(shuō)中的天柱。《神異經(jīng)·中荒經(jīng)》:“ 崑崙之山 ,有銅柱焉,其高入天,所謂天柱也?!?/p>
(3).銅制的作為邊界標(biāo)志的界樁?!逗鬂h書·馬援傳》“嶠南悉平” 李賢 注引 晉 顧微 《廣州記》:“ 援 到 交阯 ,立銅柱,為 漢 之極界也?!?唐 張渭 《杜侍御送貢物戲贈(zèng)》詩(shī):“銅柱朱崖道路難, 伏波 橫海舊登壇。” 清 趙翼 《陔馀叢考·馬氏銅柱有三》:“ 馬援 所立銅柱在 林邑國(guó) ……此 漢 時(shí)所立銅柱在 交趾 者也; 馬總 為 安南 都護(hù),建二銅柱於 漢 故處,劖著 唐 德,兼以明 伏波 之裔,此 唐 時(shí)所立銅柱亦在 交阯 者也; 五代 史 馬希范 攻 溪州 蠻,降之,乃立銅柱為表,命學(xué)士 李皋 銘之,此 五代 時(shí)所立銅柱在 五溪 者也?!?/p>
雖然
雖然 (suīrán) ——用在上半句,下半句多用“但是”、“可是”、“卻”等與它呼應(yīng),表示承認(rèn)前邊的為事,但后邊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even if though; although 李大伯雖然年過(guò)六十,勞動(dòng)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,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?!斞浮豆枢l(xiāng)》 雖然如此,雖是這樣;即使這樣 even so 善哉。雖然,公輸盤為我為云梯,必取宋?!赌印す敗?雖然,受地于先王,愿終守之,弗敢易!——《戰(zhàn)國(guó)策·魏策》蠻徼
蠻地、邊徼。泛指邊遠(yuǎn)地區(qū)。指南方邊塞。 唐 楊炯 《奉和上元酺宴應(yīng)詔》:“深仁洽蠻徼,愷樂周寰縣?!?宋 王明清 《揮麈三錄》卷一:“其為諫官,不避誅責(zé),極陳中宮廢立之失,遠(yuǎn)貶蠻徼,非知有今日之報(bào)也?!?/p>
竹符
(1).“ 竹使符 ”的省稱?!逗鬂h書·百官志三》:“尚符璽郎中四人。本注曰:舊二人在中,主璽及虎符、竹符之半者?!?/p>
(2).泛指地方長(zhǎng)官印符。 唐 權(quán)德輿 《送孔江州》詩(shī):“才子厭蘭省,邦君榮竹符?!?宋 蘇軾 《皇兄令史贈(zèng)博州防御使傅平侯制》:“故具官令史,端厚有常,靖恭寡過(guò),生不勒於保傅,沒見思於族姻,宜分竹符,就賜茅社?!?清 曹寅 《書院瓶中杏花將殘漫贈(zèng)三絕句》之二:“慧色為誰(shuí)延一日,竹符新調(diào) 錫山 泉。”參見“ 竹使符 ”。
還是
還是 (háishi) 表示行為、動(dòng)作或狀態(tài)保持不變,或不因上文所說(shuō)的情況而改變 盡管發(fā)生了以前的事或以qian{1|1}考慮過(guò),仍要 nevertheless;still 今天咱們還是裝運(yùn)木料 仍然,照樣 all the same 多年不見,他還是那么年輕 提議“是否這樣”之意 had better 你還是帶上雨衣為好 在可供選擇的東西、狀況或過(guò)程中的挑選 or 你去,還是他去 另一方面 withal 雖然嗓音嘶啞而聒耳,但她還是有著一股吸引人的熱情漢家
漢家 (Hànjiā) 即漢朝 Han Dynasty (206B.C—200A.C) 漢家山東二百州?!?唐· 杜甫《兵車行》 為漢家除殘去穢?!顿Y治通鑒》王安石名句,次韻答丁端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熱血中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