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度正《壽制置吳侍郎》:
洙泗之根枯無芽,千五百年復(fù)生花。
章通句解到圣處,格高調(diào)古意易差。
南岳一登光萬丈,下照百物窮幽遐。
天公欲振斯文緒,卓爾大雅生長沙。
淡如清廟有遺味,粹如白璧無纖瑕。
周旋禮樂今冠冕,彈壓妖怪古鏌铘。
翱翔秘館育儀羽,岌頁殿中峨觸邪。
忽驚云霧蔽日月,一落湖海潛煙霞。
浮言既空望逾遠(yuǎn),欻起仍乘使者車。
急祗臨遣護(hù)襄漢,旋奉溫詔來三巴。
春風(fēng)所及自和氣,坐令四境還桑麻。
五月渡滬臣敢憚,晝?nèi)杖佣饕饧印?br>皇心念爾蜀父老,因以與爾毋咨嗟。
但見田畝興孝悌,已無稂莠勞梳爬。
洋洋韶濩出正始,一洗下俚之淫哇。
夤緣末學(xué)被羅致,得以文藝陪絳紗。
作興詩書盛樂育,謂之文翁寧非耶。
蜀人德公盛于衛(wèi),思厚報(bào)之吟木瓜。
二陽寖長今初度,門無雜賓賓則嘉。
欲酌北斗薦眉壽,聽我祝辭人無譁。
先生直上作舟楫,領(lǐng)袖夔契承勛華。
心回元化位天地,手挈魁柄扶邦家。
工師作室貴兼用,施置寧遺負(fù)與叉。
自憐愚锝無所似,獨(dú)于詩書涉津涯。
有如使之執(zhí)經(jīng)侍,或能誦說圣人污。
古來好善優(yōu)天下,珍重先生借齒牙。
注釋參考
夤緣
[try to advance one's career by carrying favour with important people;make use of one's connections to climb up] 本指攀附上升,后喻攀附權(quán)貴,向上巴結(jié)
喬松孤立,蘿蔦夤緣,柔附凌云,豈曰能賢。——《舊唐書·令孤楚牛僧孺?zhèn)髻潯?/p>
夤緣得官
詳細(xì)解釋(1).攀援;攀附?!段倪x·左思<吳都賦>》:“夤緣山岳之岊,冪歷江海之流?!?劉逵 注:“夤緣,布藤上貌?!?唐 韓愈 《古意》詩:“我欲求之不憚遠(yuǎn),青壁無路難夤緣?!?明 許承欽 《夏仲自正覺寺游佛峪遂登龍洞山絕頂》詩之六:“夤緣杳冥上,始覺萬象低?!?清 姚鼐 《萬年庵次劉石葊韻以呈補(bǔ)山》:“前峯猶自遠(yuǎn),未可盡夤緣?!?/p>
(2).連絡(luò);綿延。 唐 李白 《愁陽春賦》:“演漾兮夤緣,窺青苔之生泉?!?王琦 注引《韻會》:“夤緣,連絡(luò)也?!?唐 杜甫 《宇文晁崔彧重泛鄭監(jiān)前湖》詩:“不但 習(xí)池 歸酩酊,君看 鄭谷 去夤緣?!?唐 盧鴻 《云錦淙》詩:“苔駮犖兮草夤緣,芳冪冪兮瀨濺濺。” 宋 晁補(bǔ)之 《開梅山》詩:“躋攀鳥道出薈蔚,下視蛇脊相夤緣?!?/p>
(3).循依而行。 唐 宋之問 《宿云門寺》詩:“ 云門 若邪 里,泛鷁路纔通。夤緣緑篠岸,遂得青蓮宮。” 元 黃溍 《曉行湖上》詩:“霧露寒未除,鳬鷖靜初散。夤緣際餘景,閃倐多遺玩?!?/p>
(4).比喻拉攏關(guān)系,阿上鉆營?!端问贰ど褡诩o(jì)一》:“秋七月庚辰,詔察富民與妃嬪家昏因夤緣得官者。”《金史·石琚傳》:“此役不欲煩民,丁匠皆給雇直,毋使貪吏夤緣為姦利,以興民怨?!薄睹魇贰づ藰s傳》:“時(shí) 萬妃 專寵,羣小夤緣進(jìn)寶玩,官賞冗濫,故 榮 等懇言之?!?太平天囯 楊秀清 《天情道理書·果然堅(jiān)耐二》:“不因困頓移初志,肯為夤緣改寸丹?”
末學(xué)
(1).膚淺無本之學(xué)。多用作自謙之詞或自稱的謙詞。《莊子·天道》:“本在於上,末在於下。要在於主,詳在於臣。三軍五兵之運(yùn),德之末也;賞罰利害,五刑之辟,教之末也;禮法度數(shù),形名比詳,治之末也;鐘鼓之音,羽旄之容,樂之末也;哭泣衰絰,隆殺之服,哀之末也。此五末者,須精神之運(yùn),心術(shù)之動(dòng),然后從之者也。末學(xué)者,古人有之,而非所以先也。” 成玄英 疏:“先,本也。五末之學(xué),中古有之,事涉澆偽,終非根本也?!?漢 蔡邕 《答詔問災(zāi)異八事》:“臣伏惟陛下圣德允明,深悼變異,德音懇誠,褒臣末學(xué),特垂訪及,非臣螻蟻所能堪副。” 唐 司空曙 《下第日書情寄上叔父》詩:“微才空覺滯京師,末學(xué)曾為叔父知。” 宋 蘇軾 《與封守朱朝請》:“前日蒙示所藏諸書,使末學(xué)稍窺家法之秘,幸甚,幸甚。” 明 楊慎 《孔明淵明》:“ 朱子 謂 孔明 之學(xué)本 申 韓 , 淵明 之學(xué)本 老 莊 。此語末學(xué)不敢議,亦不敢從?!眳⒁姟?末學(xué)膚受 ”。
(2).指淺薄的學(xué)者。 漢 蔡邕 《劉鎮(zhèn)南碑》:“深愍末學(xué)遠(yuǎn)本離直,乃令諸儒改定五經(jīng)章句,刪剗浮辭,芟除煩重?!?晉 袁宏 《后漢紀(jì)·獻(xiàn)帝紀(jì)論》:“末學(xué)庸淺,不達(dá)名教之本,牽於事用以惑自然之性。”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惑經(jīng)》:“豈與夫庸儒末學(xué),文過飾非,使夫問者緘辭杜口,懷疑不展若斯而已哉!” 清 黃宗羲 《戴西洮詩文題詞》:“所接不過腐生末學(xué),所讀不過毛頭制義。”
(3).猶后學(xué)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撰征賦》:“闕里既已千載,深儒流於末學(xué)。” 唐 韓愈 《讀墨子》:“余以為辯生於末學(xué),各務(wù)售其師之説,非二師之道本然也?!?宋 蘇軾 《謝應(yīng)中制科啟》:“思天下所以太平,必用芻蕘之説。亟收末學(xué),以輔大猷?!?/p>
(4).指非正統(tǒng)之學(xué)。 明 胡應(yīng)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九流緒論上》:“儒主傳統(tǒng)翼教,而碩士名賢之訓(xùn)附之;雜主飾治捄偏,而傍蹊末學(xué)之談附之?!?/p>
羅致
羅致 (luózhì) 延聘、搜羅;招致 enlist the services of;collect;gather up;round up 聞佳名競喜,揮金帛以羅致?!窒R荨犊兹纲x》 羅致人材得以
得以 (déyǐ) 指借某事物而能做某事;能夠,可以 so that…can(may) 充分發(fā)揚(yáng)民主,使每個(gè)人的意見得以充分發(fā)表出來 人皆得以隸使之?!鳌?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文藝
文藝 (wényì) 文學(xué)和藝術(shù),有時(shí)指文學(xué)或表演藝術(shù) literature and art 文藝作品 文藝演出 指寫作技巧 writing technique 經(jīng)術(shù) article 文藝日進(jìn)絳紗
(1).紅紗。紗,絹之輕細(xì)者。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萼綠華歌》:“仙容矯矯兮雜瑤珮,輕衣重重兮蒙絳紗?!?明 徐渭 《憶潘公》詩之二:“帳底畫眉猶未了,寺丞親著絳紗來?!?/p>
(2).猶絳帳。對師門、講席之敬稱。 唐 劉禹錫 《送趙中丞自司金外郎轉(zhuǎn)官參山南令狐仆射幕府》詩:“相府開油幕,門生逐絳紗?!?宋 蘇軾 《仙游潭·馬融石室》詩:“未應(yīng)將軍聘,初從 季直 游。絳紗生不識,蒼石尚能留?!?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十:“ 豫庭 《贈婦翁》云:‘喜我絳紗深有托,半為嬌客半門生?!眳⒁姟?絳帳 ”。
度正名句,壽制置吳侍郎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