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于鵠《秦越人洞中詠》:
扁鵲得仙處,傳是西南峰。
年年山下人,長見騎白龍。
洞門黑無底,日夜唯雷風(fēng)。
清齋將入時,戴星兼抱松。
石徑陰且寒,地響知遠鐘。
似行山林外,聞葉履聲重。
低礙更俯身,漸遠晝夜同。
時時白蝙蝠,飛入茅衣中。
行久路轉(zhuǎn)窄,靜聞水淙淙。
但愿逢一人,自得朝天宮。
注釋參考
石徑
亦作“ 石逕 ”。山間石路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出自薊北門行》:“鴈行緣石逕,魚貫度飛梁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汝水》:“巖鄣深高,山岫邃密;石徑崎嶇,人蹟裁交?!?唐 杜牧 《山行》詩:“遠上寒山石徑斜,白云生處有人家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一九回:“馬到山根斷,兵來石徑分?!?/p>
遠鐘
遠處傳來的鐘聲。 唐 錢起 《藥堂秋暮》詩:“潭靜宜孤鶴,山深絶遠鐘?!?唐 韋應(yīng)物 《月下會徐十一草堂》詩:“遠鐘高枕后,清露捲簾時?!?/p>
于鵠名句,秦越人洞中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