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吳筠《高士詠混元皇帝》:
玄元九仙主,道冠三氣初。
應(yīng)物方佐命,棲真亦歸居。
貽篇訓(xùn)終古,駕景還太虛。
孔父嘆猶龍,誰(shuí)能知所如。
注釋參考
元九
唐 代詩(shī)人 元稹 的別稱。 元 排行第九,因以稱之。 宋 楊伯嵒 《臆乘·行第》:“前輩以第行稱,多見之詩(shī)。 少陵 稱 謫仙 為十二…… 劉禹錫 謂 元稹 為 元九 。” 清 趙翼 《拜袁揖趙哭蔣圖》詩(shī):“ 居易 名先 元九 齊,晚更 劉郎 觴詠繼?!?/p>
仙主
仙家主人或主管仙境者。 明 屠隆 《綵毫記·蓬萊傳信》:“小將不敢自專,須替你稟過(guò)此間仙主?!?明 屠隆 《綵毫記·蓬萊傳信》:“我已替你稟過(guò)仙主,許容相見,妃子出來(lái)也。”
道冠
道士戴的帽子。 宋 洪邁 《夷堅(jiān)志補(bǔ)·程朝散捕盜》:“三人正面而坐,羽服道冠。” 魯迅 《故事新編·起死》:“ 莊子 --(黑瘦面皮,花白的絡(luò)腮胡子,道冠,布袍,拿著馬鞭,上)。”
三氣
(1).指太初、太始和太素之氣。 唐 吳筠 《高士詠·混元皇帝》:“玄元九仙主,道冠三氣初?!?前蜀 杜光庭 《忠州謁禹廟醮詞》:“三氣肇胎,九元裁質(zhì)。”按,《廣雅·釋天》:“太初,氣之始也,生於酉仲,清濁未分也。太始,形之始也,生於戌仲,清者為精,濁者為形也。太素,質(zhì)之始也,生於亥仲,已有素樸而未散也。三氣相接,至於子仲,剖判分離,輕清者上為天,重濁者下為地,中和為萬(wàn)物?!眳㈤啞兑拙暋で彾取?。
(2).指天、地、人之氣。《宋書·禮志一》:“王者必改正朔,易服色,以應(yīng)天地三氣三色?!薄缎W(xué)紺珠·藝文·三墳》引 漢 馬融 曰:“三氣,天、地、人之氣?!?/p>
(3).道教語(yǔ)。指太陰、太陽(yáng)、中和之氣?!短浇?jīng)·名為神訣書》:“太陰、太陽(yáng)、中和三氣共為理,更相感動(dòng),人為樞機(jī),故當(dāng)深知之?!?/p>
(4).道教語(yǔ)。指上中下三丹田之氣。《黃庭內(nèi)景經(jīng)·呼吸》:“留胎止精可長(zhǎng)生,三氣右徊九道明?!?梁丘子 注:“三氣,謂三丹田之氣?!?/p>
(5).中醫(yī)指六氣中的第三氣,即暑氣,屬于相火?!夺t(yī)宗金鑒·運(yùn)氣要訣·六氣勝?gòu)?fù)歌》“邪氣有餘必有復(fù),勝病將除復(fù)病萌”注:“時(shí)有常位者,謂勝之時(shí)在前,司天天位主之;自初氣以至三氣,此為勝之常也?!?/p>
吳筠名句,高士詠混元皇帝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