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镃《贈嗣持上人》:
持也眈眈老比邱,吾如松澗瀑春流。
經年俗見渾無便,連日相逢若舊游。
柏子軒窗翻梵夾,荷香亭上款茶甌。
真成此外無余事,莫說機關向上頭。
注釋參考
柏子
即柏子香。 明 徐霖 《繡襦記·竹林祈嗣》:“瑞草滿瑤階,白鶴飛來,香焚柏子碧云開?!?清 澹歸 《風流子·上元風雨》詞:“吾無恙,一爐焚柏子,七盌覆松濤?!眳⒁姟?柏子香 ”。
軒窗
亦作“ 軒窓 ”。窗戶。 唐 孟浩然 《同王九題就師山房》詩:“軒窗避炎暑,翰墨動新文?!?唐 李商隱 《利州江潭作》詩:“ 河伯 軒窓通貝闕,水宮帷箔卷水綃?!币槐咀鳌?軒窗 ”。 宋 陸游 《游錦屏山謁少陵祠堂》詩:“城中飛閣連危亭,處處軒窗臨 錦屏 ?!薄都t樓夢》第七九回:“﹝ 寶玉 ﹞見其軒窗寂寞,屏帳翛然,不過只有幾個該班上夜的老嫗?!?清 舒大成 《當時》詩:“曉日軒窓閒夢少,晚涼庭院別懷多?!?/p>
梵夾
亦作“ 梵莢 ”。亦作“ 梵筴 ”。1.佛書。佛書以貝葉作書,貝葉重迭,用板木夾兩端,以繩穿結,故稱。 唐 李賀 《送沉亞之歌》:“白藤交穿織書笈,短策齊裁如梵夾。” 王琦 匯解引 唐 杜寶 《大業(yè)雜記》:“新翻經本,從外國來,用貝多樹葉,形似枇杷葉而厚大,橫作行書,約經多少,綴其一邊如牒然,今呼為梵夾。”《資治通鑒·唐懿宗咸通三年》:“又於禁中設講席,自唱經,手録梵夾。” 胡三省 注:“梵夾,貝葉經也;以板夾之,謂之梵夾?!?清 趙翼 《祥符寺》詩:“前朝留梵莢,籤軸至今縢?!弊宰ⅲ骸八掠?宣德 中所頒全部藏經?!?清 俞樾 《茶香室叢鈔·宋時西域取經故事》:“北 天竺 僧 天息災 與 施護 ,各持梵筴來獻,此 宋 時取經故事也。”
(2).指用板夾兩端以繩穿結的書籍裝幀樣式。 宋 王鞏 《聞見近錄》:“國書嚴奉,未有如玉牒者。祖宗以來,用金花白羅紙,金花紅羅褾,黃金軸。 神宗 時,詔為黃金梵筴,以軸大難披閲也?!?/p>
香亭
內置香爐的結彩小亭??商Вf時賽會、出殯用之。 宋 陸游 《放翁家訓》:“近世出葬,或作香亭、魂亭、寓人、寓馬之類,一切當屏去?!?/p>
上款
上款 (shàngkuǎn) 在給人的信件、禮品、書畫等上面寫的對方的名字或稱呼 the name of the recipient張镃名句,贈嗣持上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