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鄭俠《上知郡承議》:
于樂之性長自賒,世物莫得而榛蕪。
陰陽變化在舒慘,千里豈足勞建除。
憶昔僭侈擅一隅,瓊宮貝闕妝金珠。
窮奢極麾相傾奪,所不可道矧可書。
天清地寧圣神出,蕩蕩一化渾太虛。
頹基故址盡荒草,往往狐兔來爭居。
魚書虎符若郵傳,幾人到此圖安舒。
譚公賢明大國后,寶璞豈肯雕璠玙。
拂除荒穢出夷曠,茨茅墩瓦從古初。
壁書齊丘儉化論,譬如論海先河渠。
千古興亡一端夢,逍遙巾氅日裕如。
有客登亭見施設(shè),笑殺瑣瑣夸瀛壺。
注釋參考
一端
(1).指物件的一頭。 魯迅 《朝花夕拾·無常》:“門口是一塊活板,人一進(jìn)門,踏著木板的這一端,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撲過來,鐵索正套在你脖子上?!?冰心 《寄小讀者》十一:“我得了一支五彩漆管的鉛筆,一端有個橡皮帽子。”
(2).指事情的一點(diǎn)或一個方面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實知》:“夫術(shù)數(shù)直見一端,不能盡其實?!?三國 魏 嵇康 《聲無哀樂論》:“今粗明其一端,亦可思過半矣?!?清 方苞 《讀邶鄘至曹檜十一國風(fēng)》:“或同始而異終,或?qū)A而復(fù)植,豈可以一端盡哉?” 魯迅 《吶喊·端午節(jié)》:“他自己說,他是自從出世以來,只有人向他來要債,他從沒有向人去討過債,所以這一端是‘非其所長’?!?/p>
(3).表布帛數(shù)量。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,合為一匹,一端為半匹,其長度相當(dāng)于二丈。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力耕》:“夫中國一端之縵,得 匈奴 累金之物?!薄豆旁娛攀住分耍骸翱蛷倪h(yuǎn)方來,遺我一端綺?!薄蹲髠鳌ふ压辍贰皫佩\二兩” 晉 杜預(yù) 注:“二丈為一端,二端為一兩,所謂匹也?!?宋 葉夢得 《避暑錄話》卷下:“﹝ 張友正 ﹞與染工為鄰,或問其故。答曰:‘吾欲假其縑素學(xué)書耳?!谑桥c約,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,一端酬二百金。如是日書數(shù)端?!?/p>
(4).方言。表示一舀的數(shù)量。 周立波 《山鄉(xiāng)巨變》下十七:“ 盛佳秀 舀了一端飼?!?/p>
逍遙巾
古代的一種頭巾名?!度龂萘x》第三七回:“﹝ 玄德 ﹞忽見一人,容貌軒昂,豐姿俊爽,頭帶逍遙巾,身穿皂布袍?!?清 張岱 《快園道古·小慧·確對》:“ 江西 有提學(xué)對云:‘風(fēng)擺棕櫚,千手佛搖折疊扇。’……對云:‘霜凋荷葉,獨(dú)腳鬼戴逍遙巾?!?/p>
裕如
裕如 (yùrú) 形容從容不費(fèi)力 with ease;effortlessly 應(yīng)付裕如 豐足有余 abundant鄭俠名句,上知郡承議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