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姚鵠《寄雍陶先輩》
知音杳何處,書札寄無由。獨宿月中寺,相思天畔樓。
露凝衰草白,螢度遠煙秋。悵望難歸枕,吟勞生夜愁。
注釋參考
知音
知音 (zhīyīn) 古代伯牙善于彈琴,鐘子期善于聽琴,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托的心意 a friend keenly appreciative of one’s talents 子期死, 伯牙絕弦,以無知音者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 后來用知音稱知己,能賞識的人 知心朋友 intimate friend; bosom friend何處
哪里,什么地方。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節(jié),怯夫慕義,何處不勉焉!” 唐 王昌齡 《梁苑》詩:“萬乘旌旗何處在?平臺賓客有誰憐?”《宋史·歐陽修傳》:“ 脩 論事切直,人視之如仇,帝獨奬其敢言,面賜五品服。顧侍臣曰:‘如 歐陽脩 者,何處得來?’” 茅盾 《一個女性》五:“但是何處有愛呢?何處是愛呢?”
書札
書札 (shūzhá) 書信 letter 見有書札托我回復無由
無由 (wúyóu) 沒有門徑或機會 have no way (of doing sth.) 相見無由姚鵠名句,寄雍陶先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