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即非空非色,自是本來面目,陰鼎煉元陽
出自宋代夏元鼎《水調(diào)歌頭(十之三)》:
耳目身之寶,固塞勿飛揚。
存無守有,中間無念以為常。
把定玄關(guān)一竅,視聽盡收歸里,坎兌互堤防。
寤寐神依抱,形氣兩相忘。
圓陀陀,光爍爍,貌堂堂。
分明真我,罔象里全彰。
此即非空非色,自是本來面目,陰鼎煉元陽。
出世真如佛,馀二莫思量。
注釋參考
自是
自是 (zìshì) 自然是 naturally;of course 眾人見他如此無禮,自是憤憤不平 自以為是 self-conceited 自見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?!独献印? 從此 from now on;from then on;henceforth;thereupon本來面目
本來面目 (běnlái miànmù) 固有的樣子 original(real,unmasked) appearance(character) 本來面目還誰識,且向樽前學(xué)楚狂?!?明· 王守仁《王成文公全書》 成語解釋原為佛家語,指人的本性。后多比喻事物原來的模樣。本來面目出處唐·慧能《六祖壇經(jīng)·行由品》:“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么時,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。”宋·蘇軾《老人行》詩:“一任秋霜換鬢毛,本來面目長如故?!笔褂美溥@一潤色,留傳固然留傳了,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許多本來面目。陰鼎
(1).編列次序為偶數(shù)的鼎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夏禹》:“ 禹 鑄九鼎,五者以應(yīng)陽法,四者以象陰數(shù)。使工師以雌金為陰鼎,以雄金為陽鼎?!?/p>
(2).道教所用煉丹之鼎。 唐 呂巖 《七言》之十九:“金丹不是小金丹,陰鼎陽爐里面安?!?/p>
元陽
中醫(yī)謂人體陽氣的根本。 宋 范成大 《問天醫(yī)賦》:“元陽之氣,可斤可兩?!彼滓嘀^男子的精氣。《西游記》第三二回:“ 唐僧 乃 金蟬長老 臨凡。十世修行的好人,一點元陽未泄?!?/p>
夏元鼎名句,水調(diào)歌頭(十之三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