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皇索遺逸,髦士日登造
出自唐代韓愈《薦士(薦孟郊于鄭馀慶也)》:
周詩三百篇,雅麗理訓誥。
曾經圣人手,議論安敢到。
五言出漢時,蘇李首更號。
東都漸瀰漫,派別百川導。
建安能者七,卓犖變風操。
逶迤抵晉宋,氣象日凋耗。
中間數(shù)鮑謝,比近最清奧。
齊梁及陳隋,眾作等蟬噪。
搜春摘花卉,沿襲傷剽盜。
國朝盛文章,子昂始高蹈。
勃興得李杜,萬類困陵暴。
后來相繼生,亦各臻閫奧。
有窮者孟郊,受材實雄驁。
冥觀洞古今,象外逐幽好。
橫空盤硬語,妥帖力排奡。
敷柔肆紆馀,奮猛卷海潦。
榮華肖天秀,捷疾逾響報。
行身踐規(guī)矩,甘辱恥媚灶。
孟軻分邪正,眸子看了眊。
杳然粹而清,可以鎮(zhèn)浮躁,酸寒溧陽尉,五十幾何耄。
孜孜營甘旨,辛苦久所冒。
俗流知者誰,指注競嘲傲。
圣皇索遺逸,髦士日登造。
廟堂有賢相,愛遇均覆燾。
況承歸與張,二公迭嗟悼。
青冥送吹噓,強箭射魯縞。
胡為久無成,使以歸期告。
霜風破佳菊,嘉節(jié)迫吹帽。
念將決焉去,感物增戀嫪。
彼微水中荇,尚煩左右芼。
魯侯國至小,廟鼎猶納郜。
幸當擇珉玉,寧有棄珪瑁。
悠悠我之思,擾擾風中纛。
上言愧無路,日夜惟心禱。
鶴翎不天生,變化在啄菢。
通波非難圖,尺地易可漕。
善善不汲汲,后時徒悔懊。
救死具八珍,不如一簞犒。
微詩公勿誚,愷悌神所勞。
注釋參考
圣皇
對皇帝的尊稱。 漢 班固 《東都賦》:“於是圣皇乃握乾符,闡坤珍,披皇圖,稽帝文?!?三國 魏 曹植 《應詔》詩:“將朝圣皇,匪敢晏寧。” 唐 李商隱 《韓碑》詩:“嗚呼圣皇及圣相,相與烜赫流淳熙?!薄杜f唐書·房琯傳》:“ 琯 昨於南朝為圣皇制置天下,乃以 永王 為 江南 節(jié)度, 潁王 為 劍南 節(jié)度, 盛王 為 淮南 節(jié)度。”
遺逸
亦作“ 遺佚 ”。亦作“ 遺軼 ”。1.遺漏;遺棄而不用?!睹献印す珜O丑上》:“進不隱賢,必其以道;遺佚而不怨,阨窮而不憫?!薄读凶印S帝》:“神圣知其如此,故其所教訓者,無所遺逸焉?!?元 劉祁 《歸潛志》卷十:“夫科舉本以取天下英才,格律其大約也,或者捨彼取此,使士有遺逸之嗟?!?清 唐孫華 《送宮恕堂北上》詩:“況今名俊盡鶱騰,遺佚奇才只一箇。”
(2).遺失;散失?!侗饼R書·盧文偉傳》:“﹝ 盧詢祖 ﹞有文集十卷,皆致遺逸。” 宋 蘇轍 《上皇帝書》:“茍誠以為有遺才焉,則今所謂遺逸之書,有以收之矣?!?宋 蘇轍 《進御集表》:“臣頃被圣旨編次遺文,始於禁中,次及三省密院,下至文武諸臣之家,凡尺牘寸紙,無所遺軼?!?明 郎瑛 《七修類稿·辯證八·漢遺文》:“世以 柳子 編 西漢 文章,只據(jù)《文選》,固多遺軼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宗室詩人》:“晚年獨居一室,人跡罕至,詩篇不復檢閲,故多遺佚?!?胡樸安 《<中國文學史>序》:“ 牛宏 以典籍遺逸,表請開獻書之路?!?/p>
(3).指散失之物。多指遺文散籍;遺事逸聞?!稘h書·藝文志》:“ 武帝 時,軍政 楊僕 捃摭遺逸,紀奏兵録,猶未能備?!?晉 干寶 《<搜神記>序》:“雖考先志於載籍,收遺逸於當時,蓋非一耳一目之所親聞覩也,又安敢謂無失實者哉?!?宋 晁補之 《胡戢秀才效歐陽公集古作琬琰堂》詩:“詔畀千金訪遺逸,遺文逸字往往出?!?宋 周煇 《清波別志》卷下:“若父祖捐館日,子孫幼弱,及一旦編摹,豈免小有疏略,當隨拾遺佚而為別集可也?!?元 孛術 魯翀 《大都路總都管姚公神道碑》:“公揚歷四十餘年,功名事業(yè),磊磥赫奕。侃訪輯遺軼,既久始備?!?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藝林學山七》:“至如《路史》,第博采前人遺逸,務得其説,以傅三妃之名,其是非悉不暇記矣?!?清 龔自珍 《城南席上謠》:“一客談遺佚,目挾十錢入西市,五錢麥糊五錢紙,年年冬望 日本 使?!?/p>
(4).猶隱居?!稘h書·五行志中之下》:“是歲遣博士 褚大 等六人持節(jié)巡行天下,存賜鰥寡,假與乏困,舉遺逸獨行君子詣行所在?!?唐 柳宗元 《賀赦表》:“廢金寶之貢,有以彰儉德;搜遺逸之士,有以表至公?!?清 黃宗羲 《陳伯美先生七十壽序》:“蓋 明 初之有求於遺逸者,議論之公;而今之不敢信草野者,聞見之陋也?!?/p>
(5).隱士;遺才。 唐 方干 《題懸溜巖隱者居》詩:“見説公卿訪遺逸,逢迎亦是戴烏紗。” 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駢儷一》:“市駿骨而捐金,招來遺軼;聞鷄鳴而起舞,寤寐功名?!薄睹魇贰ぢ橘覀鳌罚骸八氖晔桕惣{諫諍、舉枚卜、補大僚、登遺佚、速考選數(shù)事,不報?!?明 貝瓊 《送王克讓員外赴陜西》詩:“應念東南有遺佚,采芝深谷尚盤桓?!?梁啟超 《中國積弱溯源論》第三節(jié):“ 圣祖仁皇帝 ,一開博學鴻詞科,再設 明 史館,搜羅遺佚,徵辟入都,位之以一清秩一空名,而天下帖帖然、戢戢然矣。” 吳晗 《社會賢達考》:“隱了幾年,跟了幾年,名氣有了,盛朝圣世是應該徵舉遺逸的,于是得了‘社會賢達’之名而馳馬奔命,趕進京師‘初入朝堂’了?!?/p>
(6).指前一朝代留下來的人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藝五·退谷論經學》:“ 明 初,人猶多經學,皆 元 時遺逸。” 胡樸安 《<中國文學史>序》:“ 順 康 之世,故老遺逸,越在草莽,承東林氣節(jié)之盛,為經濟有用之學。” 梁啟超 《論私德》二:“ 順 康 間,首開博學鴻詞,以摯遺逸。”
髦士
英俊之士?!对姟ば⊙拧じμ铩罚骸柏樨?,烝我髦士?!?毛 傳:“髦,俊也?!?南朝 梁 江淹 《雜體詩·效陸機<羇宦>》:“朱黻咸髦士,長纓皆俊民?!薄端疂G后傳》第三八回:“爾宜奠主海邦,統(tǒng)御髦士,作東南之保障。”
登造
進用?!端螘ぶx莊傳》:“故 楚 書以善人為寳,《虞典》以則哲為難。進選之軌,既弛中代,登造之律,未闡當今?!?唐 韓愈 《薦士》詩:“圣皇索遺逸,髦士日登造?!?/p>
韓愈名句,薦士(薦孟郊于鄭馀慶也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