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克莊《雜詠五言五首》:
乾鵲噪送喜,訓狐鳴主災。
龍隨黃帝去,麟為素王來。
注釋參考
乾鵲
即喜鵲。其性好晴,其聲清亮,故名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龍?zhí)摗罚骸盃鯛踔?,乾鵲知來。”《西京雜記》卷三:“乾鵲噪而行人至,蜘蛛集而百事嘉。” 宋 彭乘 《墨客揮犀》卷二:“北人喜鴉聲而惡鵲聲,南人喜鵲聲而惡鴉聲。鴉聲吉兇不常,鵲聲吉多而兇少。故俗呼喜鵲,古所謂乾鵲是也。”《詩·召南·鵲巢》“維鵲有巢” 馬瑞辰 通釋:“鵲即乾鵲,今之喜鵲也……鵲性喜晴,故名乾鵲?!币徽f,“乾”音“虔”(qián)。鵲為陽鳥,先事物而動應,故名。 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·辨誤一》:“前輩多以‘乾鵲’為‘乾’音‘干’,或以對‘濕螢’者有之。唯 王荊公 以為‘虔’字,意見于‘鵲之彊彊’,此甚為得理。余嘗廣之曰,乾,陽物也。乾有剛健之意。而《易》統(tǒng)卦有云:‘鵲者,陽鳥,先物而動,先事而應?!痘茨献印吩唬o知來而不知往,此修短之分也?!允侵簟伞癁闊o義。”
送喜
猶報喜。 唐 杜甫 《奉賀陽城郡王太夫人》詩:“ 衛(wèi) 幕銜恩重, 潘 輿送喜頻?!?唐 薛能 《鄜州進白野鵲》詩:“不憂雪路填河遠,唯對天顏送喜忙。” 清 丘逢甲 《白鵲》詩:“皎皎雕陵鵲,南飛送喜鳴。”
訓狐
鸮的別名。俗稱貓頭鷹。 宋 黃庭堅 《演雅》詩:“訓狐啄屋真行怪,蠨蛸報喜太多可?!?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禽四·鸮》:“梟,訓狐其聲也?!?清 吳省欽 《慰忠祠》詩:“肉為飢鳥銜,骨為訓狐擸。”
劉克莊名句,雜詠五言五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