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黻《避寇》:
戊午九月十,洶洶群寇生。
疋枹與赤水,參會童石氓。
烹牛飫兇豎,剚人諂妖靈。
長驅(qū)無齟齬,四境騰沸羹。
野廬競趨察,廛市爭奔城。
啼號震暮夜,陰氣昏冥冥。
攜持半箱筥,扛舁及翁罌。
雞豕頭駢闐,肋息驚吞聲。
宇內(nèi)同一胞,何事起攙槍。
據(jù)險(xiǎn)惡氛聚,血牙余種獰。
原嶺迤巢穴,習(xí)頭號惟輕生。
擲首視為戲,揭竿誰敢攖。
父老謂曩日,草竊恣橫行。
郡將出奇計(jì),一勦諸峒平。
老熊痛已定,悍虎謀方興。
若非急討捕,終難保桑耕。
官兵駐大曷,警報(bào)馳飛星。
探旗逼軍旅,登城羅義丁。
菱角隱阨塞,松明通曉更。
山前號令肅,鈴閣籌算精。
疋馬熟往來,老穉倚以寧。
溪潛鱗且遁,林散翼亦驚。
顧予久放逐,逢此增令俜。
夜寢不忍睫,朝餐何所營。
注釋參考
駢闐
駢闐 (piántián) 聚集一起。也作“駢填”“駢田” get together 不是一人能領(lǐng)導(dǎo),那容百族共駢闐。——柳亞子《浣溪沙》吞聲
[dare not cry out;gulp down one's sobs] 不敢出聲,特指哭泣不敢出聲
詳細(xì)解釋(1).不出聲;不說話。 漢 馬融 《長笛賦》:“于時(shí)也, 緜駒 吞聲, 伯牙 毀絃。”《后漢書·宦者傳·曹節(jié)》:“羣公卿士,杜口吞聲,莫敢有言?!?唐 劉禹錫 《謝門下武相公啟》:“吞聲咋舌,顯白無路?!?元 無名氏 《神奴兒》第三折:“一個(gè)個(gè)都吞聲兒就牢獄?!?劉半農(nóng) 《恥辱的門》詩:“我呢?我除吞聲承受外,那空氣,你的上帝所造的空氣,還肯替我的呻吟,顫動出一半個(gè)低微的聲浪么?”
(2).無聲地悲泣。 唐 杜甫 《哀江頭》詩:“ 少陵 野老吞聲哭,春日潛行 曲江 曲?!?宋 賀鑄 《憶秦娥》詞:“王孫何許音塵絶,柔桑陌上吞聲別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回:“帝與王伏至四更,露水又下,腹中飢餒,相抱而哭;又怕人知覺,吞聲草莽之中?!?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六》:“是四種人……怙勢作威,足使人敲髓灑膏,吞聲泣血。”
劉黻名句,避寇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