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巳歸藏?zé)o欠事,獨(dú)憐埋玉重凄然
出自宋代衛(wèi)宗武《挽都務(wù)弟》:
功名剩擬著先鞭,永訣於今十九年。
地下那知多歲月,人間別是一乾坤。
生前桂籍身如在,死后蕓編子并傳。
已巳歸藏?zé)o欠事,獨(dú)憐埋玉重凄然。
注釋參考
歸藏
(1).三《易》之一,相傳為 黃帝 所作?!吨芏Y·春官·大卜》:“掌三《易》之法,一曰《連山》,二曰《歸藏》,三曰《周易》?!?賈公彥 疏:“此《歸藏易》,以純坤為首,坤為地,故萬物莫不歸而藏於中,故名為《歸藏》也?!?漢 桓譚 《新論》:“《歸藏》四千三百言……藏于太卜。”《隋書·經(jīng)籍志一》:“《歸藏》十三卷, 晉 太尉 薛貞 注…… 漢 初已亡,案 晉 《中經(jīng)》有之,唯載卜筮,不似圣人之旨。” 元 張可久 《滿庭芳·金華道中》曲:“數(shù)前程掐得箇《歸藏》卦?!?/p>
(2).斂藏?!端貑枴ちo(jì)大論》:“太陽所至,為寒府,為歸藏。” 王冰 注:“物寒故歸藏也?!?高士宗 注:“內(nèi)歸藏密也?!?/p>
歸葬。 唐 王勃 《為原州趙長史請為亡父度人表》:“今者歸藏有日,先遠(yuǎn)戒期?!?明 高攀龍 《泰伯廟碑》:“蓋 梅里 平墟 為 泰伯 端委之地, 皇山 為歸藏之地?!?/p>
欠事
猶憾事。 明 邢讓 《<李文公集>跋》:“ 宋 歐陽文忠公 稱 唐 文之善,則曰 韓 李 。 韓 之文傳布世間者不啻家傳人誦, 李 文則落落然而后學(xué)有終身不得見焉者,茲非一大欠事與?”《醒世恒言·薛錄事魚服證仙》:“可惜有了勝地,少了勝友,終是一場欠事?!?/p>
獨(dú)憐
(1).特別喜愛;特別哀憐。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滁州西澗》詩:“獨(dú)憐幽草澗邊生,上有黃鸝深樹鳴?!?金 元好問 《贈(zèng)答劉御史云卿》詩之一:“獨(dú)憐夸毘子,一我無古今。共學(xué)君所貪,適道我豈任;相酧無別物,徒有好賢心?!?元 趙孟頫 《趙村道中》詩:“興亡自有數(shù),不敢問何如;獨(dú)憐野菊花,立馬為躊躇。”
(2).只可惜。 清 方文 《寄壽嚴(yán)顥亭母夫人七十》詩之二:“獨(dú)憐延頸處,不及介眉時(shí)。明歲來湖上,當(dāng)筵補(bǔ)一巵?!?/p>
埋玉
(1).埋葬有才華的人。語本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傷逝》:“ 庾文康 亡, 何揚(yáng)州 臨葬云:‘埋玉樹箸土中,使人情何能已已?’”《梁書·陸云公傳》:“不謂華齡,方春掩質(zhì),埋玉之恨,撫事多情。” 唐 宋之問 《祭杜學(xué)士審言文》:“名全每困於鑠金,身沒誰恨其埋玉?!?宋 陸游 《傅正議墓志銘》:“公雖埋玉有餘馨,印授三品告諸冥?!?/p>
(2).埋葬女子。《花月痕》第二回:“亭外孤墳三尺,春時(shí)葬花於此,或傳某校書埋玉之所?!?/p>
(3).祭神的一種儀式。 唐 李嶠 《汾陰行》詩:“埋玉陳牲禮神畢,舉麾上馬乘輿出?!?/p>
凄然
凄然 (qīrán) 寒涼 cold 蕭瑟凄然的晚秋 凄涼悲傷 in shadness 凄然淚下衛(wèi)宗武名句,挽都務(wù)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