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由振玉衣,一舉棲瀛閬
出自唐代陸龜蒙《奉和襲美公齋四詠次韻鶴屏》:
時(shí)人重花屏,獨(dú)即胎化狀。
叢毛練分彩,疏節(jié)筇相望。
曾無氃氋態(tài),頗得連軒樣。
勢(shì)擬搶高尋,身猶在函丈。
如憂雞鶩斗,似憶煙霞向。
塵世任縱橫,霜襟自閑放。
空資明遠(yuǎn)思,不待浮丘相。
何由振玉衣,一舉棲瀛閬。
注釋參考
何由
亦作“ 何繇 ”。1.從何處,從什么途徑?!冻o·天問》:“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 漢 王褒 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僕雖嚚頑,愿從足下。雖然,何由而自達(dá)哉!” 唐 王昌齡 《送韋十二兵曹》詩:“出處兩不合,忠貞何由伸?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六:“ 晉 張華 有鸚鵡,每出還,輒説僮僕好惡。一日,寂無言; 華 問其故,曰:‘被禁在甕中,何繇得知?’” 魯迅 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痛定之后,徐徐食之。然其心已陳舊,本味又何由知?”
(2).怎能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》詩:“美人游不還,佳期何由敦?”《宋書·沉慶之傳》:“治國譬如治家,耕當(dāng)問奴,織當(dāng)訪婢。陛下今欲伐國,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,事何由成?” 明 劉基 《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》詩之三:“路遠(yuǎn)無羽翼,何由得飛還?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獄中訟冤》:“稍加責(zé)罰,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(bào),説你怎地凌虐。妹夫必然著意防范,何繇除得?”
(3).因何。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有云 太倉 王宮詹 ,藏 宋 搨《十三行》,一字無損。然與《玉版》對(duì)觀,無少差,信為《玉版》未損時(shí)之拓也。何由落水,以致剝漶?或造物忌之邪?”
玉衣
(1).玉飾之衣,泛指美衣?!读凶印ぶ苣峦酢罚骸霸略芦I(xiàn)玉衣,旦旦薦玉食,化人猶不舍然,不得已而臨之?!薄度龂尽の褐尽の恼颜缁屎髠鳌贰昂笕龤q失父” 裴松之 注引《魏書》:“后以 漢 光和 五年十二月丁酉生。每寢寐,家中髣髴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,常共怪之?!薄杜f唐書·后妃傳上·玄宗貞順皇后武氏》:“遂使玉衣之慶,不及於生前;象服之榮,徒增於身后?!?明 夏完淳 《大哀賦》:“圣人勵(lì)玉衣而靡替,垂翠裘而獨(dú)悶?!?/p>
(2).古代帝王、后妃、王侯之玉制葬服。《漢書·霍光傳》:“ 光 薨……賜金錢、繪絮、繡被百領(lǐng),衣五十篋,璧珠璣玉衣。” 顏師古 注:“《漢儀注》以玉為襦,如鎧狀連綴之,以黃金為縷,要已下玉為札,長尺,廣二寸半為甲,下至足,亦綴以黃金縷。”
(3).陵寢便殿中所藏的御衣。 唐 杜甫 《行次昭陵》詩:“玉衣晨自舉,鐵馬汗常趨。” 仇兆鰲 注:“《王莽傳》: 杜陵 便殿乘輿虎文衣廢藏在室匣者出,自樹立外堂上,良久乃委地?!?/p>
一舉
一舉 (yījǔ) 一次行動(dòng) at one stroke;with one action 一舉殲滅來犯之?dāng)?h3>瀛閬瀛洲 與 閬苑 。指神仙的住處。 唐 陸龜蒙 《奉和襲美公齋四詠次韻》:“何由振玉衣,一舉棲 瀛閬 ?!?/p>
陸龜蒙名句,奉和襲美公齋四詠次韻鶴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