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至龍《演雅十章》:
麒麟感世出,鳳凰覽德至。
人茍常見之,應(yīng)不指為瑞。
注釋參考
麒麟
(1).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(dòng)物。形狀像鹿,頭上有角,全身有鱗甲,尾像牛尾。古人以為仁獸、瑞獸,拿它象征祥瑞?!豆茏印し舛U》:“今鳳凰麒麟不來,嘉穀不生。” 宋 黃庭堅(jiān) 《送范德孺知慶州》詩:“阿兄兩持 慶州 節(jié),十年麒麟地上行?!?郭沫若 《屈原》第三幕:“你們要聽那妖精的話,說鳳凰是雞,說麒麟是羊子,說龍是蚯蚓,說靈龜是甲魚?!?/p>
(2).比喻才能杰出的人。《晉書·顧和傳》:“ 和 二歲喪父,總角便有清操,族叔 榮 雅重之,曰:‘此吾家麒麟,興吾宗者,必此人也?!?/p>
(3).見“ 麒麟閣 ”。
(4).見“ 麒麟殿 ”。
感世
對(duì)不正的世風(fēng)、世事有所感慨:他的詩文多為~之作。鳳凰
鳳凰 (fènghuáng) 具有鮮艷羽毛和優(yōu)美體型和動(dòng)作的一種鳥,從前中國皇宮里將它馴養(yǎng),并與神話中的鳳凰相聯(lián)系,作為好運(yùn)的象征,有人認(rèn)為它就是眼斑冠雉(青鸞) feng huang;fung-hwang;a Chinese phoenix張至龍名句,演雅十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