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能弘道,焉知來者之不如昔也
出自隋代 王通《中說·卷五·問易篇》:
摘自《中說·卷五·問易篇》
解釋:人人都能弘道,怎么知道后來的人不如過去的人呢?
原文摘要:
漢有制、志,何也?”子曰:“制,其盡美于恤人乎?志,其慚德于備物乎?”薛收曰:“帝制其出王道乎?”子曰:“不能出也。后之帝者,非昔之帝也。其雜百王之道,而取帝名乎?其心正,其跡譎。其乘秦之弊,不得已而稱之乎?政則茍簡,豈若唐、虞三代之純懿乎?是以富人則可,典禮則未?!毖κ赵唬骸凹冘菜焱龊酰俊弊釉唬骸?span style="color:#c50917;">人能弘道,焉知來者之不如昔也?”子謂李靖智勝仁,程元仁勝智。子謂董常幾于道,可使變理。賈瓊問:“何以息謗?”子曰:“無辯?!痹唬骸昂我灾乖??”曰:“無爭。”子謂諸葛、王猛,功近而德遠(yuǎn)矣。子在蒲,聞遼東之?dāng) V^薛收曰:“城復(fù)于隍矣。”賦《兔爰》之卒章。歸而善《六經(jīng)》之本,日以俟能者。子曰:“好動(dòng)者多難。小不忍,致大災(zāi)?!弊釉唬骸?/p>
注釋參考
弘道
(1).弘揚(yáng)大道,弘揚(yáng)正道。《論語·衛(wèi)靈公》: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?!?唐 吳兢 《貞觀政要·論規(guī)諫太子》:“盡情義以兼極,諒弘道之在人?!?清 梅曾亮 《吳府君墓表》:“儒者避其名而不復(fù)權(quán)其義,世因以儒之行病不廣大,豈所謂能弘道者乎?”
(2).大道;正理。 三國 魏 何晏 《景福殿賦》:“上則崇稽古之弘道,下則闡長世之善經(jīng)?!薄段倪x·陸機(jī)<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>》:“皇上繼隆,經(jīng)教弘道?!?李周翰 注:“以經(jīng)教天之大道也。”
來者
來者 (láizhě) 將來的事或人 future men or things 來者猶可追 使來者讀之?!巍?文天祥《指南錄后序》? 前來的人或物 arriving men or things 來者不拒不如
不如 (bùrú)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說的 not up to;inferior to 天時(shí)不如地利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 自以為不如?!稇?zhàn)國策·齊策》王通名句,中說·卷五·問易篇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