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梅堯臣《送李泰伯歸建昌》:
推天以知命,自古豈不然。
桓魋及臧倉,嘗毀圣與賢。
后人何蹈之,其事實好還。
君居麻源谷,學(xué)禮如鄭玄。
聲名久已大,籍籍四海傳。
昨因丞相舉,便謂升云煙。
朅來太學(xué)館,食貧向三年。
忽懷枌榆下,歸思獨綿綿。
得告許暫注,落莫求楚船。
捋髯滄江上,仰看饑飛鳶。
誰識鵷雛志,閑誦莊叟篇。
喜問里中兒,重到舊林泉。
洗蕩俗塵垢,焚烈跨馬韉。
不向世路去,徒取愁腸煎。
雞豚粗可養(yǎng),禾黍亦足田。
不慚莎衣蟲,以葉自包纏。
及其飽滿時,曷異冠貂蟬。
君意我強(qiáng)寫,雖慕何由緣。
注釋參考
知命
知命 (zhīmìng) 《論語·為政》:“五十而知天命?!焙髞碛谩爸敝肝迨畾q the age of fifty 年逾知命 認(rèn)識天命或命運 know destiny 樂天知命自古
(1).從古以來?!对姟ば⊙拧じμ铩罚骸拔胰∑潢?,食我農(nóng)人,自古有年?!薄墩撜Z·顏淵》:“自古皆有死,民無信不立。” 三國 魏 曹丕 《典論·論文》:“文人相輕,自古而然?!?宋 歐陽修 《定風(fēng)波》詞:“任是好花須落去,自古?!?/p>
(2).泛指從前。 清 劉大櫆 《送張福清序》:“昔在自古, 閩 粵 不齒於上國?!?/p>
不然
不然 (bùrán) 不是這樣,并非如此 not so 其實不然 用在句子開頭,表示否定對方的話 No 不然,事情沒有那樣簡單 否則,表轉(zhuǎn)折,不這樣做就會出現(xiàn)相反的結(jié)果或情況 of else;if not;otherwise 我得早點去,不然就趕不上大車了 否則 (either)…or 要去就別遲到,不然,就甭去了梅堯臣名句,送李泰伯歸建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