翦彩催花發(fā),開簾望燕歸
出自宋代司馬光《春貼子詞夫人閣四首》:
翦彩催花發(fā),開簾望燕歸。
藏鬮新過臘,習(xí)舞競裁衣。
注釋參考
翦彩
(1).古代正月七日,以金銀箔或彩帛剪成人或花鳥圖形,插于發(fā)髻或貼在鬢角上,也有貼于窗戶、門屏,或掛在樹枝上作為裝飾的,謂之“翦綵”。 南朝 梁 宗懔 《荊楚歲時記》:“正月七日,為人日,以七種菜為羹,翦綵為人,或鏤金薄為人,以貼屏風(fēng),亦戴之頭鬢,又造華勝以相遺,登高賦詩?!?唐 李商隱 《人日即事》詩:“鏤金作勝傳 荊 俗,翦綵為人起 晉 風(fēng)?!?宋 蘇軾 《次韻劉貢父春日賜幡勝》:“鏤銀錯落翻斜月,翦綵繽紛舞慶霄。”
(2).形容花開繁茂。 宋 司馬光 《獨(dú)樂園新春》詩:“曲沼揉藍(lán)通底緑,新梅翦綵壓枝繁?!?/p>
司馬光名句,春貼子詞夫人閣四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