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(yīng)念端居者,長慚補袞詩
出自唐代李吉甫《九日小園獨謠贈門下武相公》:
小園休沐暇,暫與故山期。
樹杪懸丹棗,苔陰落紫梨。
。
舞叢新菊遍,繞格古藤垂。
受露紅蘭晚,迎霜白薤肥。
。
上公留鳳沼,冠劍侍清祠。
應(yīng)念端居者,長慚補袞詩。
注釋參考
端居
謂平常居處。 唐 孟浩然 《臨洞庭贈張丞相》詩:“欲濟無舟楫,端居恥圣明?!?明 雷士俊 《寄王筑夫》詩:“寂寞荒村靜,端居念遠朋?!?清 鈕琇 《觚賸續(xù)編·淄川小圣人》:“先生端居緘默;遇有問難,輒指畫談議,袞袞滔滔,竟晷不倦?!?/p>
補袞
(1).補救規(guī)諫帝王的過失。語本《詩·大雅·烝民》:“袞職有闕,維 仲山甫 補之?!?漢 阮瑀 《為曹公作書與孫權(quán)》:“愿仁君及孤,虛心回意,以應(yīng)《詩》人補袞之嘆,而慎《周易》牽復(fù)之義。” 宋 司馬光 《謝門下侍郎表》:“逮事 仁皇 ,備員諫省,容逆鱗之愚直,無補袞之嘉謀?!?明 無名氏 《四賢記·義功》:“一點丹衷期補袞,半生孝道成虛局。”
(2). 唐 代對補闕的別稱。 宋 洪邁 《容齋四筆·官稱別名》:“ 唐 人好以它名標(biāo)榜官稱,今漫疏於此,以示子姪之未能盡知者。太尉為掌武;司徒為五教;司空為空土……諫議為大坡、大諫;補闕(今司諫)為中諫,又曰補袞?!?/p>
李吉甫名句,九日小園獨謠贈門下武相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