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冠不戴戴星冠,人生榮華作夢(mèng)看
出自宋代黃庚《送慈州茅主簿入道》:
儒冠不戴戴星冠,人生榮華作夢(mèng)看。
譜出三茅終得道,趣同五柳早休官。
月寒緱嶺來(lái)笙鶴,春藹慈州憶枳鸞。
笑指方壺最深處,凌空霞佩玉珊珊。
注釋參考
儒冠
(1).古代儒生戴的帽子。《史記·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 沛公 不好儒,諸客冠儒冠來(lái)者, 沛公 輒解其冠,溲溺其中。” 唐 韓愈 《送侯參謀赴河中幕》詩(shī):“猶思脫儒冠,棄死取先登。” 清 侯方域 《司成公家傳》:“﹝ 鄧生 ﹞詬公謂:‘若乃養(yǎng)馬,而我職弟子員,冠儒冠?!?/p>
(2).借指儒生。 唐 杜甫 《奉贈(zèng)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》:“紈袴不餓死,儒冠多誤身。” 宋 王禹偁 《謝宣賜表》:“儒冠之榮,無(wú)以加此?!?清 方文 《送蕭賡九北歸》詩(shī):“ 長(zhǎng)干 一見喜且悲,儒冠端被虛名誤?!?/p>
不戴
“不共戴天”的略語(yǔ)。 宋 葉適 《上殿札子》:“置不戴之仇而廣兼愛之義,自為虛弱,既已久矣。”
戴星
(1).頂著星星。喻早出或晚歸。 唐 王績(jī) 《答馮子華處士書》:“或時(shí)與舟人漁子方潭并釣,俯仰極樂,戴星而歸?!?宋 蘇軾 《將至筠先寄遲適遠(yuǎn)三猶子》詩(shī):“對(duì)牀欲作連夜語(yǔ),念汝還須戴星起?!?明 李東陽(yáng) 《先叔父李父墓志銘》:“悉力勤事,戴星觸霧,或遠(yuǎn)涉 江 漢 ,未嘗告勩。” 清 鈕琇 《觚賸·兩大文章》:“臣趨朝之限,雖迫於戴星;而問寢之私,倍懸於愛日?!?/p>
(2).《呂氏春秋·察賢》:“ 宓子賤 治 單父 ,彈鳴琴,身不下堂,而 單父 治。 巫馬期 以星出,以星入,日夜不居,以身親之,而 單父 亦治?!焙笠蛞浴按餍恰睘榉Q揚(yáng)吏治或能吏之典。 唐 羅隱 《夜泊義興戲呈邑宰》詩(shī):“溪畔維舟問戴星,此中三害有圖經(jīng)。” 清 錢謙益 《楊應(yīng)震授文林郎制》:“以蕞爾彈丸之邦,值累年捐瘠之后,戴星為治,計(jì)日有程。”
(3).馬名?!对?shī)·秦風(fēng)·車鄰》“有馬白顛” 唐 孔穎達(dá) 疏:“額有白毛,今之戴星馬也?!?/p>
(4).魚名?!短接[》卷九四○引《臨海水土記》:“戴星魚,狀如鳶魚,背上有兩白璫如指大。因名之云?!?/p>
(5).谷精草的別名。見 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草五·谷精草》。
人生
人生 (rénshēng) 人一生中的活動(dòng) activity of a life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(gè)過(guò)程 human life;life 人生自古誰(shuí)無(wú)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過(guò)零丁洋》 與人的關(guān)系生疏,不熟悉 relation with people 人生地疏榮華
榮華 (rónghuá) 開花,引伸指人之顯貴 prosperity and high position 富貴榮華黃庚名句,送慈州茅主簿入道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