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智圓《潛夫詠》:
有叟匿姓名,自號為潛夫。
潛身在云泉,潛心入虛無。
身心俱已潛,質(zhì)直反若論。
智者謂之智,愚者謂之愚。
愚智自彼異,潛夫未曾殊。
陶陶樂天和,任性何曾拘。
宗儒述孟軻,好道注陰符。
虛堂踞高臺,往往談浮圖。
漫衍雖無家,大方貴無隅。
俗人每側(cè)目,訂之為狂徒。
素隱而行怪,執(zhí)政宜先誅。
天公既保全。
幸得存微軀。
沖雪登高山,乘月泛平湖。
性靈敵云閑,形骸類松枯。
何以免饑寒,認得衣中珠。
注釋參考
愚智
亦作“ 愚知 ”。1.愚者與智者?!肚f子·在宥》:“愚知相欺,善否相非?!薄秴问洗呵铩の鸸罚骸懊珊窦儤悖允缕渖?。若此,則工拙、愚智、勇懼可得以故易官。易官,則各當(dāng)其任矣。” 北魏 楊衒之 《洛陽伽藍記·永寧寺》:“且 尒朱榮 不臣之跡,暴於旁午,謀 魏 社稷,愚智同見?!?明 胡震亨 《唐音癸籤·談叢二》:“言國運且衰,旦夕有愚智同盡之禍也?!?/p>
(2).愚笨與聰明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風(fēng)操》:“ 江 南風(fēng)俗,兒生一期……男則用弓矢紙筆,女則刀尺鍼縷,并加飲食之物及珍寳服玩,置之兒前,觀其發(fā)意所取,以驗貪廉、愚智,名之謂試兒?!?宋 歐陽修 《送吳生南歸》詩:“眾人為不善,積微成滅身;君子能自知,改過不逡巡。唯於斯二者,愚智遂以分?!?/p>
(3).謂似智而實愚?!段饔窝a》第七回:“ 項羽 道:‘美人,人要辨?zhèn)€智愚、愚智。 始皇 的智是個愚智?!?/p>
潛夫
隱者。 清 方文 《從子子唯園中作》詩:“勿使衡門延俗客,每將疑義問潛夫。” 清 金農(nóng) 《題賣餅家壁》詩:“蔥肆漿房半故儒,康衢賣餅亦潛夫?!?/p>
未曾
未曾 (wèicéng) 不曾 have not 臣未曾聞也。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魏策》 這樣的豐收年,我活了八十歲也未曾見過釋智圓名句,潛夫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7悠悠庭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