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柏《哀倪孟容父詞》:
憶昔見公兮,季原之堂。
兄弟怡怡兮,清約是將。
藹子姓之弦歌兮,頭角昂昂。
來者起敬兮,知德義之日昌。
造化無情兮,慨有季之先亡。
氣象少異兮,燈火凄涼。
幸二子之自奮兮,視前有光。
何祿養(yǎng)之不久兮,遽驚風(fēng)木之傷。
痛日月之未改兮,已變故常。
以公之剛介兮,豈北面於緇黃。
我知公之心兮,縈不足以挽其恨之長。
東風(fēng)作惡兮雪絮正狂,黃壚曉啟兮松楸蒼蒼。
勞生兮永佚,世事兮茫茫。
交之道兮日落,老有淚兮滂滂。
注釋參考
來者
來者 (láizhě) 將來的事或人 future men or things 來者猶可追 使來者讀之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錄后序》? 前來的人或物 arriving men or things 來者不拒起敬
更加恭敬;產(chǎn)生敬慕之心?!抖Y記·內(nèi)則》:“父母有過,下氣怡色,柔聲以諫,諫若不入,起敬起孝?!?鄭玄 注:“起,猶更也?!?宋 朱熹 《跋趙中丞行實(shí)》:“ 趙公 之孝謹(jǐn)醇篤,雖古人猶難之,三復(fù)其書,令人起敬?!?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二》:“如是千百不得一,得一則鬼神為起敬?!?魯迅 《吶喊·阿Q正傳》:“其時(shí)幾個(gè)旁聽人倒也肅然的有些起敬了?!?/p>
德義
(1).道德信義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心不則德義之經(jīng)為頑,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?!?漢 荀悅 《漢紀(jì)·高祖紀(jì)二》:“彼皆戴仰大王德義,愿為大王臣妾。德義已行,南面稱伯, 楚 必?cái)狂哦凇!?晉 潘岳 《西征賦》:“誦六藝以飾姦;焚詩書而面墻;心不則於德義,雖異術(shù)而同亡?!?宋 曾鞏 《送李材叔知柳州》:“古之人為一鄉(xiāng)一縣,其德義惠愛,尚足以薰蒸漸澤?!?魯迅 《墳·摩羅詩力說》:“或棄斥德義,蹇視淫游,以嘲弄社會(huì),聊快其意,如 堂祥 ?!?/p>
(2).謂賞罰得當(dāng);亦謂從善去惡?!秶Z·周語中》:“故圣人之施舍也議之,其喜怒取與也亦議之,是以不主寬惠,亦不主猛毅,主德義而已?!?韋昭 注:“賞得其人,罸當(dāng)其罪,是為德義?!薄秶Z·晉語七》:“ 悼公 與 司馬侯 升臺(tái)而望,曰:‘樂夫?’對(duì)曰:‘臨下之樂則樂矣,德義之樂則未也?!唬骸沃^德義?’對(duì)曰:‘諸侯之為,日在君側(cè),以其善行,以其惡戒,可謂德義矣?!?韋昭 注:“善善為德,惡惡為義。”
王柏名句,哀倪孟容父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