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心誚前意,所見何迷蒙。
出自唐朝白居易《聞庾七左降因詠所懷》
我病臥渭北,君老謫巴東。
相悲一長嘆,薄命與君同。
既嘆還自哂,哂嘆兩未終。
后心誚前意,所見何迷蒙。
人生大塊間,如鴻毛在風。
或飄青云上,或落泥涂中。
袞服相天下,儻來非我通。
布衣委草莽,偶去非吾窮。
外物不可必,中懷須自空。
無令怏怏氣,留滯在心胸。
注釋參考
后心
[middle of one's back] [口]∶后背中央部位
詳細解釋(1).后來的念頭。 南朝 梁 王僧孺 《中寺碑》:“是以忘言種覺,絶累於后心;寄像聲形,啟機於前教?!薄对企牌呋`》卷九二:“前心滅,故不為后因;后心生,故不為前果?!?/p>
(2).背后當心部分?!秲号⑿蹅鳌返诹兀骸罢h著,一個進步跟下去,舉手向那女子的后心就要下手。”
所見
(1).看到的?!稌x書·嵇康傳》:“何所聞而來?何所見而去?” 唐 韓愈 《謝自然詩》:“入門無所見,冠屨同蛻蟬?!?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孫文定公》:“人君耳習於所聞,則喜諛而惡直;目習於所見,則喜柔而惡剛?!?/p>
(2).猶見解;意見?!稘h書·儒林傳·嚴彭祖》:“ 孟 弟子百餘人,唯 彭祖 、 安樂 為明,質(zhì)問疑誼,各持所見?!?唐 韓愈 《論孔戣致仕狀》:“蒙陛下厚恩,茍有所見,不敢不言?!?明 葉盛 《水東日記·奏請午朝》:“惜乎當時外間諸公所見不同,反不足以副其意耳?!?/p>
迷蒙
(1).蒙昧糊涂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與諸道人辨宗論》:“日用不知,百姓之迷蒙,唯佛究盡實相之崇高?!?唐 白居易 《聞庾七左降》詩:“后心誚前意,所見何迷蒙?!?宋 洪邁 《夷堅丁志·巴山蛇》:“食已即飽,心常迷蒙?!?/p>
(2).指迷迷糊糊。 許杰 《慘霧》中:“在黑暗中的迷蒙的入睡。”
(3).迷茫;模糊不明。 清 江昉 《疏影》詞:“迷蒙十畝秋陰里,更悄浸漪漪寒碧?!薄缎氯A月報》1961年第9期:“戰(zhàn)爭經(jīng)常處在迷蒙不清的情況中,比其他事物更帶不確實性?!?/p>
迷濛:形容煙霧迷漫,景物模糊。 宋 翁元龍 《江城子》詞:“月簾櫳,影迷濛?!?清 俞樾 《春在堂隨筆》卷二:“四山云氣迷濛?!?冰心 《寄小讀者》二四:“那夜是陰歷初六……銀漢間薄霧迷蒙?!?/p>
迷懞:迷惑蒙騙。 清 黃六鴻 《?;萑珪ば堂iang{1*1}奸》:“或于茶酒糕餅中用藥昏迷因而姦污者,雖無恐嚇縛制之形,已有計誘迷懞之實,不謂之強姦得乎?”
白居易名句,聞庾七左降因詠所懷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